
中经联播4月18日北京讯 (哈梅 沈重 商和泉)4月18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围绕提升供给质量、便利消费、完善支持政策及优化消费环境四大方向推出12项具体举措,旨在破解行业供需失衡痛点,推动家政服务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升级。新政落地标志着我国家政服务消费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期。
四大核心举措直击行业痛点
1.供给提质:拓展新兴领域,培育专业人才
服务升级:鼓励企业开发深度保洁、整理收纳、室内空气治理等新兴服务,推动与装修、家居行业跨界融合,满足个性化需求。
产教融合: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中高端专业化人才。数据显示,当前家政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70%,高端养老护理等领域人才缺口显著。
2. 便利消费:社区布点+数字化转型
设施优化:推进家政进社区,支持连锁化运营社区网点,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嵌入家政服务。
模式创新:推广“点单式”“分时段”服务,突破传统住家保姆模式限制;发展“家政+养老”融合服务,支持企业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项目。
数字赋能:利用大数据、AI技术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培育平台型互联网家政企业,试点“元宇宙家政服务体验中心”等新业态。
3. 政策托底:财政金融双支持
财政补贴:对新建社区家政网点给予场地租赁、水电费用优惠,符合条件的网点可享居民价格。
金融助力: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家政专属信贷产品,优化审批流程;对投保职业责任险的家政服务员,政府补贴最高50%保费。
社保保障:灵活就业家政人员可参加属地社保,员工制企业吸纳就业可享稳岗返还、公租房支持等政策。
4. 环境优化:信用体系+标准升级
信用建设:推广“家政信用查”APP,实现全国家政服务员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
标准引领:加快制修订家政服务数字化、整理收纳等细分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
规模与规范双提升
新政出台背后,家政服务业正迎来关键发展期。据商务部数据,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但供需缺口仍达2000万人,其中40-55岁从业者占比超60%,服务质量参差导致消费者投诉率常年维持在15%以上。
政策效果预期:
供给增量:通过产教融合、劳务对接等举措,预计年均新增家政人才超百万人。
质量提升:标准化建设将推动30%以上企业实现智能调度,服务效率提升40%。
消费升级:财政补贴和数字场景创新有望拉动人均家政支出增长15%-20%。
多地已先行探路
江苏、广东等地已先行推出配套措施。江苏省通过发放家政电子消费券、支持员工制企业进社区,带动家政服务消费增长22%;海南启动国家级家政标准化试点,规范服务质量;广东推进“南粤家政”工程,累计培训从业人员超40万人次。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表示:“新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双轮驱动,既扩大优质供给,又激活消费需求,有望推动家政服务业成为稳就业、促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家政服务业正加速从“小散乱”向规范化、专业化转型,为亿万家庭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服务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