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6月18日北京讯(宣一飞 史亮 商英英 )从“皮秒”“超声炮”“热玛吉”,到“隆鼻”“丰唇”“割双眼皮”……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容整形项目名称背后,消费者往往陷入比价困境。
6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对全国美容整形类价格项目进行统一规范。
面对近3000亿元市场规模的医美行业,这份指南将“光子嫩肤”等商业名称统一规范为“皮肤美容治疗光/激光”等技术原理命名。
“规范化的价格立项,有助于医美整形行业形成更好的价格体系,让老百姓享受到性价比合理的服务。”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王永前表示。
市场规模与行业乱象
2024年,我国美容整形市场规模已逼近3000亿元大关,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潜力。随着“悦己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美容整形已从奢侈消费逐渐走向大众化。
在市场规模“扩容”的同时,收费乱象却成为行业痛点。医美机构宣传低价吸引消费者、术中隐形加价等问题饱受诟病。
“此前,医疗机构自主设定美容整形领域的收费项目并备案,这容易导致收费项目名称繁多、收费混乱。”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有关负责人坦言。
不同机构对相同项目使用五花八门的名称,如“韩式焕颜”、“面部精雕”等抽象概念,使消费者难以横向比价。
新规核心内容解析
此次发布的立项指南首次实现了对美容整形类价格项目的全国统一规范。
统一项目名称成为最大亮点。指南根据技术原理将商业名称统一规范:
* “光子嫩肤”映射为皮肤美容治疗光/激光
* “超声炮”对应超声治疗
* “热玛吉”归入射频治疗类别
“项目名称更加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有助于消费者理解项目的技术原理,也有助于横向比价。”
新增减疤缝合项目成为另一创新点。指南统一新增“减张美容缝合”和“切口美容改型”两个价格项目。
“剖宫产后大部分宝妈不希望在腹部留下瘢痕,”临床专家指出,通过精细的减张缝合和切口改型技术,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瘢痕形成。
支持新技术应用**的兼容性设计。在“填充注射”价格项目中,不仅包含常见的玻尿酸注射,还囊括了聚乳酸、聚己内酯等临床新材料的填充注射。
“立项指南价格项目兼容性较好,有助于医院引进新技术、新材料。”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医保物价处处长王沛陵评价道。
技术价值与特殊手术政策
再次手术加收政策体现了对技术价值的尊重。指南针对隆鼻、去眼袋、双眼皮等再次手术难度显著提升的项目,专门设立“再次手术”加收项。
“与首次整形‘平地建楼’不同,再次手术更多时候是‘废墟重建’。”专家形象比喻,再次手术需要拆除原有置入物、修复损伤结构、松解粘连瘢痕等精细化操作,需投入成倍时间精力。
个性化细分项目**满足多元需求。指南对常见项目进行精细划分:
* 丰唇项目细分为红唇、唇珠、人中、口角等
* 植发项目分为头发、睫毛等不同部位移植
* 计价采用“出租车式方案”:以“次”为基础单位,超出基础部分按毛囊单位计价
指南还明确列出除皱费、睫毛移植费、酒窝整形费、耳屏整形费、隆乳费等具体项目,适应临床收费需要。
政策考量与行业影响
不改变市场调节价机制但统一项目规范是政策的基本定位。美容整形医疗服务不属于基本医疗服务,依规实行市场调节价。
“本次立项指南不改变美容整形类价格市场调节价的管理方式,旨在统一价格项目,规范医疗机构定价行为。”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
公立医院先行带动行业自律**成为实施路径。国家医保局将指导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公平合理、诚实信用、质价均等”的原则自主定价,并主动向社会公示。
“通过公立医疗机构的引领作用,有望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相关负责人指出。
兼顾规范与创新空间**是政策的灵活之处。考虑到美容技术和设备更新迭代快,指南允许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自行设立加收项、扩展项,报当地医保部门备案。
观点与提示
“在临床治疗中,一些技术手段、操作项目难度较高。新发布的立项指南更多考虑了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龙笑表示。
王永前则提醒消费者:“美容整形本质是医疗行为,有技术门槛,消费者要树立理性、切合实际的求美观念,不可盲目追求通过医美‘改头换面’。”
他特别强调,进行美容整形必须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安全应是求美者的首要考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直观的变化将是“医疗账单”更清晰。收据、发票等显示的收费项目名称规范统一,消费者不再被五花八门的商业名称所迷惑。
国家医保局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加快对接落实立项指南,推动美容整形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期待,通过价格项目的进一步规范,为美容整形行业健康发展营造更有活力、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带来增量发展。”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指南的逐步落地,3000亿规模的美容整形市场将迎来更加透明、有序的发展新阶段。消费者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将获得更清晰的价格指引和更安心的服务保障。
政策落地后,消费者在查看医疗账单时将一目了然。曾经五花八门的“面部精雕”、“韩式焕颜”等抽象项目名称,被统一规范为基于技术原理的标准化名称。
“新发布的立项指南更多考虑了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龙笑指出,“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国家医保局期待,通过这一规范为美容整形行业营造更有活力、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随着统一价格项目的落地实施,求美之路将更加安全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