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30日北京讯(何东 史亮 商英英)瑞士洛桑的一纸年报,让维多利亚港两岸的灯火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6月17日发布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在全球经济界引发震动:香港竞争力排名跃升两位,以99.2的高分重返全球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
这是自2019年以来香港首次跻身全球三甲,增幅7.7分位居前十经济体之首。
双冠王:税务政策与商业法规的全球领先
报告对全球69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估,香港在四大关键领域表现亮眼:经济表现全球第六、政府效率全球第二、营商效率全球第二、基础设施全球第七。
在细分的20个评估项目中,香港在税务政策和商业法规两项核心指标上双双摘得全球桂冠。
香港的低税率环境成为吸引全球企业的磁石。数据显示,香港公司利得税税率最低为8.25%,最高为16.5%,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竞争力。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17%,日本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则在20%至40%之间。
香港税制采用 “区域征税”原则,对非来源于香港的利润不征税,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全球转口贸易和跨境业务。
同时香港免征增值税、资本利得税、股息税和遗产税,并与全球多国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在商业法规方面,香港拥有全球最高效的法治环境,其普通法体系延续英国普通法传统,判例全球认可。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排名,香港知识产权保护位列亚洲第一;今年5月,全球首个国际调解院总部在香港成立,获得60多个国家支持。
全面开花:多领域竞争力持续攀升
除两项全球第一外,香港在其他关键领域同样表现卓越:金融体系、教育水平和国际投资吸引力均位列全球第二;国际贸易便利性和管理实践排名世界第三;技术基础设施则位居全球第四。
这些成就并非孤立现象。回顾过去一年,香港在多项国际权威排名中持续攀升:
在2024年9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重回三甲,再现“纽伦港”格局;2025年3月,香港金融中心排名维持全球第三并在亚太区继续居首。
2024年10月《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中,香港在全球165个经济体中重夺第一宝座,在国际贸易自由和监管两项评估中均列首位。
2024年9月《世界人才排名》,香港位列第9,自2016年后首次重返10强之列,其中人才准备度排名全球第4。
经济活力同样显著增强。2024年香港共71宗新股上市,集资87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而截至今年6月15日,港交所IPO募资总额将达1000亿港元,时隔六年重回全球IPO募资额第一。
高效施政:政府治理文化的积极变革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报告发布后表示:“这显示特区政府施政方向整体正确,各项政策取得成效。”他对香港特区政府效率获评世界第二感到特别鼓舞。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排名跃升背后是特区政府管治文化的积极变革。
全国政协委员林晓辉认为:“自本届政府上任以来,施政风格可以用‘积极作为’来概括,既强化内联外通优势,同时又能加快政策落实步伐。”
李家超政府建立了“以结果为目标”的治理文化,通过优化政府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公务员培训、提高决策效率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施政效能。
特区政府成立了多个创新机构,如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人才服务办公室、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等,展现出主动作为的积极姿态。
成效显著:过去一年半,香港吸引近50家重点企业计划落户或在港扩充业务,预计未来数年在港投资超过400亿元,创造超1.3万个就业机会。
人才引进方面,各项计划共收到超30万份申请,约六成已获批,约12万人已来港,其中47000人持外国护照,彰显香港的国际化成色。
背靠祖国:一国两制优势的充分彰显
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成为香港由乱到治的关键转折点。自法律实施以来,社会秩序恢复,市民生活安定,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与香港国安法一道筑起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加稳定的营商环境。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沈豪杰指出:“政治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不稳的背景下,资金倾向流向稳定区域避险,近期香港资金流入显著增加。”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享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无论是融入大湾区发展,还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均为本地企业带来庞大商机。
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香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央政府果断决策,支持特区政府成功击退国际金融大鳄;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同样是香港战胜困难的最坚强后盾。
展望未来:创新驱动巩固竞争优势
尽管竞争力回升令人鼓舞,但香港仍面临挑战。报告显示,香港物价水平在榜单中排名倒数第一,这也是大都市普遍面临的困境。瑞士和新加坡同样在这一项表现最差,分别排名65和67位。
部分行业如零售业和餐饮业仍面临挑战。特区政府已宣布一系列措施支援中小企,协助其升级转型,提升品牌及开拓新市场。
未来发展中,创新将成为关键驱动力。数据显示,香港整体研发投入由2017年的213亿港元增至2022年的301亿港元,增幅超40%,占GDP比重由0.8%增至1.07%。
从事科研人员数量从2017年的3.2万人增至2022年的4万人,增长超20%。
2023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达4257家,创历史新高,涵盖金融科技、电子商贸、供应链管理等新兴产业。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大学非本地生学额,投放更多资源吸引顶尖科学家,鼓励企业与学界合作进行高端研发。”
特区政府正大力推进北部都会区等大型项目,不仅提升土地供应与居住环境,也将带动创科、金融、物流等产业协同发展,为香港未来数十年奠定基础。
香港的竞争力分数比去年猛增7.7分,这一增幅在全球前十经济体中高居首位。从瑞士到新加坡,从纽约到伦敦,国际观察家们重新审视这座东方之珠的价值。
香港德瑞国际学校诞生全球IB状元,香港初创企业数量突破4257家创历史新高,港交所时隔六年将重夺全球IPO募资额第一宝座。
维多利亚港两岸,高效法治与自由市场交织的独特魅力,正在续写“一国两制”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