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颇具古典异域风情的文化大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艺术爱好者还有不少中老年普通观众也慕名前来参观展览,为的就是观看罗马尼亚这个传统友好国家的文明与历史。“罗马尼亚珍宝展”在国博开展以来,吸引了大量参观者。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介绍说,本次展览展品是从罗马尼亚31家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的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展品共计445件(套),涵括石器、陶瓷器、金银器、铜器、玻璃器、壁画、书稿及织物等多个门类。
新石器时期的“思想者”
据考古发现,在约6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开始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一带生息繁衍。在展的“思想者”让人震撼,抽象艺术的魅力仿佛穿越时光回到新石器时代的哈曼吉亚文化。1956年,考古人员在切尔纳沃德镇附近的墓地发掘出土了两尊著名的黏土雕像,分别被命名为“思想者”和“坐着的女人”。有研究者认为,这两尊雕像应该是墓主人陪葬品中的一部分,很可能代表的是一对夫妻的形象。“思想者”双腿弯曲坐在一个较矮的坐具上,双手托着下巴,肘部搁在双膝上,好像正陷入沉思之中。单就艺术特点来讲,“思想者”是新石器时代艺术独一无二的代表作。
青铜时代荣耀非常
罗马尼亚最早的铁器制作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直到公元前9世纪,青铜武器、工具和饰物仍然十分普遍。此外,罗马尼亚境内出土的几处藏有数百件金器的大型窖藏显示,冶金术在早期铁器时代仍然十分发达。
展览中一件“四轮马车”令人赞叹。这件文物来自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制作时期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700年,这时期被称为第一铁器时代中期。当时的精神文化主要受到多瑙河上游的影响。其中“候鸟”(极有可能是水鸟或天鹅)拉船或太阳车的形象是某种宗教文化的象征物。这一象征在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9世纪的欧洲比较常见,但此后消失。此四轮马车上饰有相对的两只水鸟,专家推断这是始于史前时期且已消失的宗教习俗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一带的最后体现。
在展的一件头盔来自第二铁器时代,也就是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00年期间,被当做本次展览的代表展品,头盔系由一整块银板锤揲制成,顶部呈椭圆形,脸部有一个长方形开口,与鼻子、面颊和颈部连在一起。额头上描摹有两只能避邪的眼睛。盔顶下围饰有一圈植物纹饰,面颊和颈部上饰有动物图案:一只鹿和一只嘴里衔鱼、爪握兔子的老鹰。此头盔造型庄重典雅但不乏威严之气,浮雕线条流畅舒展,制作工艺高超精湛。
神圣与世俗结合
中世纪至近代早期,罗马尼亚文明成为东西方交汇的文明。帝国的更迭也让文化显示出别样的魅力。宗教和权利的重合与分化,让罗马尼亚文明中也有着神秘的属性,古典艺术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艺术作品也在宗教生活与贵族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的地位,这一点上看,与欧洲其他地区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展览中展示了一件天主教神职人员所穿的罩袍。它最初是一种在露天礼仪时穿用的普通连帽披风。13世纪时,这种罩袍被改造(用金线绣边并系有一条装饰性带扣)成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正式礼拜服。
连帽披风正面的垂边装饰上有几个绣像,左垂边绣的分别是手拿圣油壶的圣玛利亚·玛格达列娜,右垂边上绣的分别是右手拿着一枝棕榈叶的圣母玛利亚,盾形兜帽上绣着圣卢西亚坐在两个天使之间。这件罩袍做工精致,绣工出色,神圣感在细节处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