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领域正受到冲击,以在线视频,在线教育为代表的平台型渗透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轨迹。其中在线教育以其对传统培训机构的冲击成为近些年的热点领域。
连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不得不疾呼:新东方商业模式再不改变就会落后。传统教育存在的3大问题,阻碍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
传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谁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和名师,谁最有优势。但是随着教育机构的规模扩大,老师的数量增加,工资水涨船高,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租金成本飞猛上涨,房租比老师的工资涨得更快。

据统计,国内的在线教育机构约 140 万家。教育机构过于集中,严重扎推在一二线城市,导致同行竞争趋向白热化,各种优惠活动倾囊而出,使到利润空间越来越低。
互联网时代带走了慢阅读、慢学习,“快文化”取而代之。当下的学生有什么不懂,就立马找度娘,不再去图书馆,或者翻书寻找答案。
综述以上因素,导致传统教育机构的转型加剧,如果传统教育不再转型,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等死,二是找死。
近十年来,移动互联发展的脚步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处理、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进一步颠覆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模式,也掀起了一场教育革命。从形形色色的网络课堂出现起,教育就开始了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教育行业也出现了群雄逐鹿的盛况。那么,在这场变革中,教育生态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新技术如何为物联网时代的教育提供教学和服务?
芬兰一直被视为教育领域的“世界第一国”,其在线教育普及度远高于欧洲的平均值,以高二年级为例,95%的校园班级里都有网络学习平台,而欧洲整体的网络学习覆盖率才只有61%。在芬兰,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课外教育、中小学中。学生无论是交作业还是查看作业答案,都可以在线上进行,大部分老师也都在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信息技术丰富了传统的师生互动形式,让师生们的互动随时随地可以发生。
在芬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学习将与前沿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例如让学生利用博客、视频网站甚至是游戏来进行学习;继师生互动方式发生变革之后,学习场景、学习形式也将在技术的引领下发生变革。
无独有偶,韩国教育领域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韩国ST&Company创始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韩国市场的传统机构基本已经被在线教育公司所取代,或以‘传统+在线’相结合的方式存在。”具体的应用体现为搜集数据为短期学习提供方法论,它主要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制作量身订制的方案。在学生线下学习过程中,通过平板等终端,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结果进行测量,获知学生的薄弱点。
据了解,即便在韩国教育市场目前停滞的情况下,在线教育市场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可见信息技术在韩国已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这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在国内掀开了教育领域的诸多变革。教育培训机构开始探索在技术平台上整合教与学的行为,重建教与学的关系。以2014年全面转型互联网直播的尚德机构为例,他们一直在对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据尚德机构首席运营官吕凯介绍,尚德机构组建了自己的技术团队, 将知识系统做成软件放到PC端上,通过在线课堂、题库、个人中心等载体,沉淀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问题所在,甚至学员在某知识点讲解时停止观看直播、重复观看直播以及有没有记笔记,都能清清楚楚地进行展示并沉淀下来。
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归纳分析,最终尚德机构推出了自动化的教学服务,即学员的每一处知识漏洞都会被自动匹配到对应的知识点,通过提供专项练习,真正做到了“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学习。
并且,大批量的学员学习行为分析数据也会汇总给任课老师,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真正做到了课程产品与讲授的日迭代、日更新。对于尚德机构而言,每一次迭代,犹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一样,都能成为一个优化教学的契机。

2013年在线教育的火热程度,现在看来还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当年平均每天有2.3亿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成立,资本密集涌入该领域。教育与医疗,中国最后两个未被科技公司深度开发的大产业,创业者寄望于产业政策的向好,希望能够在风口到来之前提前扎入进去,以便未来能轻而易举享受市场红利,但市场的发展状况,根本不按人们编排好的剧本上演。
经过了2013年的资本创业冲动,2014年各大巨头也开始纷纷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如腾讯与新东方成立合资公司进军在线教育,百度也对自身的在线教育业务进行了重整,一些原传统教育机构如学大教育,也公布了自己的在线教育战略。但也就在此时,在线教育创业却陷入了低潮,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倒闭潮。
仅2014年,就有近60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倒闭或转变方向,曾一度受人瞩目的梯子网和那好网,是有“小龙女”之称的原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所创建,但在运行一年之后也于2014年底关闭,小龙女二次创业宣告失败。其他如粉笔网、博+教育、勤学客、热线英语等曾经名噪一时的创业公司也相继倒下,在线教育创业从此后陷入低潮。
比在线教育发展更晚的O2O,目前已出现滴滴出行和新美大这样的独角兽,但起步更早,数量更多的在线教育,放眼望去却尽是一些小不点,出局的已是过去,留下的还在挣扎,虚火散去后才发现,市场竟然是如此残酷!
历经2015年的资本狂奔与O 2O概念洗礼,市场对于在线教育的理解以及接受度已经大幅提升。何时才能停止跟风,互联网和教育如何更顺畅结合,都是从业者面前必须跨过的坎。

教育是个需要倾注更多人文关怀的事业,也是需要先进思想和意识来进行支撑的事业,设想在一个学校中,人人都争着抢着去做教学楼基建、教具采购、后勤保障、行政管理等这些轻而易举但利益空间大的事情,就是没人去研究如何教学,如何把教学质量提上去,那这所学校能否还有未来?目前在线教育的状况正是如此,不能说一切不渗透到实际教学的平台都毫无价值,但游离在教学内容之外的那些在线教育平台,实在不能称得上真正的在线教育,他们从事的只是一种投机色彩浓厚的生意而已。
在线教育未来走向何方?一个确定的答案是,互联网流量并不是在线教育的关键,用户导入则更不是。在线教育是一种需求与供给的准确对接,这与你是否有强大的流量运营能力毫无关系。在线教育目前最应该做的,是瞄准传统教育的痛点下功夫,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但切忌在解决了老问题之后,自己再制造新的问题出来。

首先,在线教育并没有解决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不但在线教育的软件有先天缺陷,硬件也存在极大的不足。如果在线教育像远程教育的网校模式一样,仅仅是把线下教学内容向线上的简单平移,是丝毫没有希望的。真正的在线教育一定与线下传统教育不同,在思想内涵上,表现形式上都有较大差异,从业者不对此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而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去研究趋利避害,在线教育也是没希望的。
其次,在线教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性,除了有赖于加强研究和实践外,技术教学系统的研发也一定要有人去做。多数人熟悉网络聊天的基本形式,那就是腾讯QQ,形成习惯之后,你再弄一个别的形式出来很多人就会不习惯。在线教育是否需要形成这种固定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技术系统上的标准化,需要在线教育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创新,深入洞悉用户需求,解决痛点,最终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化在线教学环境,并形成用户习惯。
第三,在线教育应拒绝免费模式,这不是游戏而是教育,应还教育以其应有的严肃性。对于提供了良好师资,又能解决教学场景问题的在线教育服务,付费是天经地义的,免费模式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产生太多阻碍在线教育发展的负面因素,根本来说是得不偿失的。此外,互联网的信用评价体系也切忌引入到在线教育中去,那些只是娱乐,与教育评价并无根本关系,用那种戏谑的方式评价教学质量,只能让在线教育更加戏虐。
第四,在线教育从业者应具备相应的情怀和奉献精神,才有可能把这个事业做好。教育是一场忍辱负重,遍尝艰辛的行军,做任何事情都讲究趋利避害,抖那些源自互联网的机灵,人人都希望别人来做难事,自己来做轻省事,在线教育就永远也不可能拥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