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遏制校园霸凌 不能心太软

近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连日刷屏内地微信朋友圈。作者称自己10岁的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长期遭到同学欺凌,今年11月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中新网12月11日)

北京中关村二小发生的霸凌事件,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和网民热议。网友草民丹心表示,孩子如何与人为善、如何正确玩耍、如何面对逆境,均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不能简单以“开玩笑”定性,对“熊孩子”不管不教;网友SunFuJie认为,要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处理事件,不要把孩子推向风口浪尖;也有网友认为,学校不能和稀泥,对熊孩子一定要惩戒……

小孩子打架究竟是多大的事?很多人说自己小时候上学也经常被刺头学生欺负,不过都是用孩子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为何现在竟闹到家长介入?事实上校园欺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并不是男孩子之间简单地打一场架,比如该事件中的受害孩子被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就被诊断出急性应激障碍。拳打脚踢、外号凌辱、排挤隔离……欺人者盛气凌人,被欺负者痛苦心慌,乃至精神失常。正如这位母亲所说“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受害者通常都会在身体上和心灵上留下双重创伤,其心理阴影甚至一生都难以平复。感同身受,我想每一个做母亲的看到自己孩子受到这样的欺凌,相信都不会袖手旁观,都有保护孩子的冲动。

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被曝光,成为本该安静的校园的又一顽疾。校园欺凌发生有很多社会因素,有家长的娇惯纵容。孩子从小是家里的小太阳,百般呵护甚至溺爱骄纵,很多孩子缺少规矩与基本的教养,甚至有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在外不能吃亏”,以至于一些孩子从入学就变得很强势。而学校为了名声和面子,往往遇到这样的事和稀泥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孩子错了家长道声歉了之。就像该事件中,扔垃圾筐孩子的家长只是不情愿口头道歉,还指责被欺负孩子母亲不该把事闹到学校去;而学校老师将此事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还屡劝受欺孩子的家长,放弃“处理惩戒施暴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相关诉求。这明显是在庇护孩子,对这样的霸凌事件,如果没有严厉的惩处,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纵容,是负面示范,让更多的孩子学习效仿,最终误入歧途。

“熊孩子”是被惯出来的,遏制校园霸凌,不能心太软。如果我们把孩子欺凌当成一种过分的玩笑,把粗鲁没有教养当个性,完全没有了惩戒,那么校园欺凌会逐渐发展成校园暴力,会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因此对熊孩子,家长和学校都不能袒护,更不能认为是小事,一定要给与必要的惩罚,要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给他人带来的伤害,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让他们知道欺凌同学的后果会很严重,接受深刻教训,这恰恰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是最好的教育。

今年两会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就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该通知特别强调“专项治理期间仍然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并督促整改。但遏制并终结校园欺凌并非一个通知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我们不妨借鉴其他国家做法,比如以校园欺凌频发的美国为例,美国已有49个州发布了反校园欺凌法律,加强了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刑事惩罚。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输入正确的价值观,而学校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一定要早发现早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司法、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抵御校园霸凌,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雨蝶】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