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全面二孩”之教育学:一个都教不好 两个咋办

为了应对大孩随时挂在嘴边的“不公平”,琴欣(化名)只得采取最原始的“公平方式”:什么东西都买两样,哪怕是大孩根本不会耍的玩具。

即便这样,还是没能堵住老大的嘴,“凭什么你抱她不抱我?凭什么她可以跟你睡,而我却不能……”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叫‘只愁生不愁养’,现在这句话倒过来了。”琴欣感慨地说,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医疗技术发达,生个孩子并不是那么困难,反倒是教育孩子,是她最头痛的,“一个都教不好,两个咋办?”

有了老二之后 老大变了

琴欣是独生子女,2014年底,她生下了老二。“刚生下时,老大还是多欢喜的,觉得自己有个妹妹了。”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

琴欣说,他们夫妇对孩子比较严格,只有老大时,吃饭、穿衣等都要求她独立完成,“之前(老大)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但妹妹一出生,情况就变了”,刚开始是“说我们不陪她”,后来发展到任何事情都要和妹妹比,喂妹娃饭,她看到后说自己手不舒服,也要大人喂。“到现在,她什么事都觉得‘不公平’。为了缓和矛盾,我连买玩具都是双份。”

和大部分家庭不一样,杨柳(化名)选择生二孩,是受了大女儿好好的影响。“在全面二孩政策之前,孩子班上的一些同学,陆续有了弟弟妹妹,女儿也希望我们给她生个弟弟。”2016年8月,杨柳顺利产下了小宝,小名仔仔。一家人的重心放在仔仔身上,起初,好好因弟弟的诞生异常兴奋,不过杨柳和丈夫担心的状况还是发生了。

第一次感觉好好的变化是一天午睡的时候,杨柳说,她和丈夫在房间哄仔仔睡觉,突然好好骑着扭扭车,撞开房门冲了进来,跑了一圈又出去了,声音很大。“那个扭扭车好好3年前就没有玩了,一直放在储存室里。”杨柳这才意识到,大女儿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引起父母注意,“刷存在感。”

还是同样的原因,一次在仔仔睡觉的时候,好好在客厅里吵闹,这一回,杨柳直接对她说,“不要影响弟弟睡觉。”“我晓得你们就是喜欢仔仔。”好好的话让杨柳和丈夫无所适从,“我马上跟她解释,爸爸妈妈更爱你,但孩子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不过,在杨柳丈夫看来,好好的改变也有积极的意义,“孩子以前不爱说话,有了弟弟之后,经常主动与我们交流。”不难发现,这是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而更爱表现自己。

为何两孩争宠突出?

教育学者:因对老大教育缺失而起

70后的杨国忠在农村长大,对他来说,再生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就有兄弟姐妹陪伴。“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从小一起长大,虽然打打闹闹,但感情一直很好。”

“下河游泳、滚铁环……就是哥哥教我的。”但让杨国忠没想到的是,当自己有了两个儿子之后,如何让两个孩子都不受委屈,成了一件让他头痛的事。

“大儿子7岁,小儿子4岁,小儿子衣服破了,给他买一件衣服,没给老大买,老大看了很不高兴。”在杨国忠看来,各方面都做到一视同仁,其实并不容易,“有时候父母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孩子看来是偏心。”

如今生育二孩的父母中,70后和80后成了主力军。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导致目前两个孩子争宠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父母对第一个孩子的教育。对第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他对弟弟妹妹的态度,因此老大对弟弟妹妹的不满,其实是父母教育缺失的体现。“两孩家庭的教育,从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应该从两个孩子的角度考虑。对于很多原本不打算要二孩,政策放宽之后才计划的父母来说,教育两个孩子很可能是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

两个孩子如何教? 物质和精神上尽量“一碗水端平”

当看到好好情绪失落时,杨柳会对她说,“其实爸爸妈妈更爱你,因为你先于弟弟陪伴了我们8年。”这是杨柳的真实想法,她说,弟弟一出生就有个姐姐,但对姐姐来说,是后来多出了一个弟弟,姐姐的态度将是姐弟间关系的关键所在。

2014年,在生二孩之前,杨涛就曾和6岁的大女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出生后,全家人的重心会随之转移,这是不可避免的,从一开始就要跟老大交流,并且父母的教育不能让老大形成家里面唯我独尊的观念。”

2015年底,杨涛的小儿子出生了,姐姐不仅没有觉得父母偏心,反而会帮着父母一起照顾。在杨涛看来,老二的出生让老大更加懂事,有了一种责任感。

在成都从事早教行业的杨玉枝说,父母在孕前和孕中就要努力做好老大的工作,让老大对老二充满爱心和期待。“父母要把还想有一个孩子的愿望传达给孩子,毕竟这是一家人的大事,要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和存在感。”同时,有了二孩之后,要让老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参与老二的成长,学会担当和分享。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许艳丽告诉记者,两孩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引导不好,势必适得其反。在她任职的班上,大约有1/4的学生来自于两孩家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比独生子女更懂得包容和忍让,“尤其是在家中排行老大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同胞竞争障碍”,说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个人的表现,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关键是父母要妥善平衡其中的关系。

熊丙奇谈到,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平时要注意平等对待,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要尽量“一碗水端平”。而传统观念中的“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对两个孩子均会有消极的影响。

发生冲突怎么办? 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颖,是畅销书《二孩时代》的作者,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

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也是妈妈们一直以来所烦恼的。冯颖认为,对于二孩的出生,大孩心有不满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即便他的大脑没有意识到,在他的潜意识中也是会有抗拒的。因此,在二孩出生后,爸爸或妈妈至少有一个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孩身上,因为这个过渡期对大孩的心理挑战特别大。

冯颖介绍,两个孩子可能闹别扭的理由千奇百怪,可以是过马路谁拉妈妈左手谁拉妈妈右手,可以是看动画片谁坐哪个座位,甚至可以是吃饭时谁用哪个小碗。当然,更多是因为玩具!任何顺理成章的生活场景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战争,并且愈演愈烈。

如何解决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冯颖说,在没有到影响孩子健康和家庭秩序的程度之前,还是建议妈妈们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观点采择,不仅从自己角度看问题,还要考虑对方的需要;正是在这些冲突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与合作。可以说,冲突是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顾爱刚)


【责任编辑:孙晓曼】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