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仅供专家研究的龙门石窟特窟——看经寺,首度面向公众开放。届时,游客可走进该窟,近距离欣赏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唐代石刻罗汉群像。所谓“特窟”,指文物极为珍贵、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的洞窟。出于文物保护方面考虑,这类洞窟很少让游客入窟参观。今日揭开这座千年石窟寺的神秘面纱的同时,小编特此精选了中国四大石窟中极具代表性的特窟,与网友一同领略古代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塑艺术。
龙门石窟:皇家洞窟看经寺 63年来首度开放
龙门石窟看经寺位于龙门东山万佛沟北侧,是唐武则天至玄宗时期开凿的一座皇家洞窟。63年来,看经寺首度开放,游客可进窟观赏,此前只能在窟外隔着围栏向内看。据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看经寺是龙门石窟唐代代表性洞窟之一,从其巨大的规模判断,应为皇室贵族或高级官吏、高僧大德发愿开凿的。窟内罗汉造像精美、生动传神,对研究我国唐代高浮雕艺术、僧侣服饰、法器和禅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既是石窟,为何会称为“寺”?“石窟”起源于古印度,大都开凿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之上,供佛教徒修行和礼拜之用,实际上就是建在山中的佛寺。所以,它们最早的名字大多称为寺。如今天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北魏时叫灵严寺,古阳洞叫石窟寺。
还有一些洞窟的名字,是靠人们口头传下来的。关于“看经寺”便有着一个传说,据传说大唐高僧玄奘取经归来,路过龙门,在过伊河时,弄湿了取来的佛经,于是便摊在石头上来晒,这晒经书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看经寺”。这个口头的传说无疑是从《西游记》中衍生出来,没有科学的推敲的与考证。但是“看经寺”这个名字便因此流传至今。
敦煌莫高窟:旅游旺季特窟便被“雪藏”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在近期的敦煌莫高窟参观攻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2015年的冬季,莫高窟对参观者开放了10个特窟,须单独购买特窟参观券才可观看。但就这样的机会在旺季,是想都不敢想的。到那时特窟便被“雪藏”起来,大家会注意这样一条公告:“特窟参观券仅在淡季办理,旅游旺季不接受办理。”
麦积山石窟:“东方雕塑馆”的特窟印象
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在网友提供的参观攻略中我们可知,麦积山小型特窟400元每窟,大型特窟600元每窟,是需要单独购买门票的。
其中,麦积山石窟44窟开凿于西魏。正壁龛内塑坐佛一身,龛外塑左右胁侍菩萨各一身,左、右两壁后侧塑弟子各一身。佛高1.60米,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质感厚重,富有装饰意味。佛面端庄典雅,集中体现了西魏造像的美感,是麦积山石窟晚期造像较为突出的代表作。
云冈石窟:设立“特窟” 促进珍贵文物可持续保护和发展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9云冈石窟5号和6号窟被设为“特窟”,从而减少污染物过量排放对文物风化的加剧,达到珍贵文物可持续保护和发展利用的目的。
据相关介绍:“云冈石窟5号、6号两窟为一组双窟,窟前建有两进庭院式寺庙建筑。这种建筑格局是传统的石窟佛寺样式,其保护的完整性在全国绝无仅有。但是由于近年来游客不断增多,窟内的游览空间又十分狭小,加上这两大洞窟属于封闭式结构,游客过度集中使得窟内污染物浓度升高,不仅打破了窟内原有的动态平衡,同时造成了温度湿度的的剧烈波动,加速了石窟的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