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记者易全】德国埃尔福特大学马克斯韦伯文化与社会科学中心教授Herrmann-Pillath(中文名:何梦笔),9月20日在其30年的老朋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樊纲院长主持下,以《人类世中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为题做客CDI“第四期综研国际报告会”,就有关人类经济发展和能源问题阐述了他的见解。

何梦笔十分关注于文化发展和经济历史的关系;关注工业化对欧洲、西方社会及其中国发展的影响。他在讲座一开始就提出,中国直到十六世纪之前都远远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工业革命未能关注到中国?他说许多论文和学派都认为,这应该和能源有关。
何梦笔尝试在包括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方面,建立起与经济学的跨学科联系,并以此说明能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名为“人类世”的定义。

何梦笔认为,现在的许多科学家都相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年代,即所谓人类世。人类世当中最重要的表现是“技术圈”。而技术圈是一种全新现象,它能够自主自行的进化,但人类却不能完全控制进程。
何梦笔指出,经济发展受到热力学这样的物理学定律推动,因此上经济发展需要能源,能源则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何梦笔尝试对地球进行分层。地球层级的中心是生物圈,它不同于地球其他层面的地方在于可以改变地球高层的机制。人类世代表了地球系统里面不同能源的转换和转变。
何梦笔认为,人类世的中心是技术圈,生物圈是技术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圈比生物圈更大,技术圈囊括了生物圈。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圈的进化会按照自己的原理进行,而这个过程是没有办法由人类设计的,“我们只能够去接受和顺从”。
在此基础上,何梦笔进而提出“经济是关于技术圈研究的中心要义”这一命题。他指出联合国等机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及其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决策,不仅仅关乎气候变化,而且与经济高度相关。“所以我们要考虑经济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综合评估模型。”经济以人类为中心,长远来看,考虑到未来的“贴现率”因素,人们可以选择尽量推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何梦笔将经济模型和气候、地球系统模型相结合,得出了如下结论:“我们需要综合性的跨学科理论去描述技术圈的进化,经济学在其中将占据主导性的中心地位;但我们无法使用现在的经济学原理来去实现跨学科融合,因此上我们的原则要更加广阔一些,必须要以非人类为中心。”
何梦笔本次演讲的中心要旨,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也是探讨能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怎样?他得出结论能源排在第一位,能源被用来驱动经济的发展。由此出发,如何使能源效率更高,包括如何让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发挥出更大效能,始终是经济增长中的一个无可回避话题。
何梦笔教授早年就读于德国科隆大学,获得古汉语及经济学双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经获得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杰出奖、朱利叶斯·路透创新奖、路德维希·艾哈德财经奖、中国国家图书奖等殊荣。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演化经济学、制度与治理、多元文化比较等,对中国、俄罗斯的转型研究有独到观察和心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冯兴元研究员介绍他这位德国导师为“弗莱堡学派第四代传人”。何梦笔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时侧重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理解“关系”,提出中国并非很多学者所认为的集体主义社会,儒家教义里应有一种“比西方更加激进的个人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