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泉州讯 记者张薇薇 通讯员唐爱真 齐思】为推动社区建设,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台北市立大学城市发展学系依托光明之城活动平台,联合发起海峡两岸青年学子社区振兴工作营。5月25日,华侨大学 2018 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社区振兴工作营活动正式启幕,以泉州著名侨乡江南王宫社区发展作为首次议题,华侨大学、台北市立大学、逢甲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中华大学、铭传大学等高校联合参加了本次活动。

泉州是著名侨乡,早在南北朝就有不少人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到明清时更盛。千里乡愁“一封二元托侨批”,侨批是百年岁月里海外华侨与家乡关于亲情的连结,漂洋过海的汇款与书信,随侨批日益兴起的华侨建筑与华侨经济,是闽南人世代传袭的思乡情结与固本寻根传统品格的彰显。在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完善的年代,侨批局就成了海外华侨华人情感的寄托,王顺兴信局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据《泉州市邮电志》记载:“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 年),泉州王世碑在家中开设王顺兴信局。”泉州王宫村人王世碑 1898 年在马尼拉开设王顺兴信局,专营信款及汇兑业务,同年回泉州故乡开设信局,存续至 1935 年。信局成为泉州华侨史、邮政史、金融史的重要史迹。
26日上午,在王顺兴信局,两岸学生参观了王宫社区,作为著名侨乡,王宫民居中既有规格很高的传统式古大厝,也有纯西洋式的别墅豪园,另外也有不少中西合璧的佳构,鳞次栉比,洋洋大观。以参观走访的形式,两岸学生领略闽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同时,去年开展的闽南高校侨批明信片设计竞赛成果展也于 2018 年 5 月 15 日至7 月 15 日期间在王顺兴信局展出,明信片以传承闽南侨批文化为主题,体现浓浓泉州特色和怀旧风格,两岸学生参观明信片并展开亲切交流。

曾经,手写书信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智能手机、电脑等的普及,书信、明信片等传统的问候就悄无声息地湮没在网络时代,手写信件也就显得尤为珍贵。在活动现场,大家纷纷将电邮回归纸笔,将快递回归慢邮,现场写上几句话,或寄给朋友或干脆寄予自己,送出自己的祝福与期盼。在场人员皆表示这是很有意义的行为,很期待通过这种传统方式收获感动。


作为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社区振兴工作营的重要一站,依托中国邮政集团泉州分公司的支持,王宫社区在王顺兴信局遗址重启侨批之路,号召闽南及各地朋友加入王宫慢邮计划,复兴侨批,链接海内外中华儿女,提升文化自信。 目前,南洋王宫社区正致力于政产学研联合,整合社区特色资源、以文化旅游融合为依托,以创意和再生为手段,带领和引导全体社区居民构建文化、生态、生活、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活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