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政协常委、辽砚传人章永军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记者王同文 通讯员 李方凯】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辽宁本溪有这样一个人,锲而不舍地以传承具有千年历史的辽砚为己任,并使出浑身解数使这一国宝绽放出新的异彩。他就是市政协常委、辽砚传承人章永军。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一条艰苦创业之路
章永军出生于铁岭昌图,自幼酷爱书画及工艺制作,7岁时受爷爷的影响,苦练书画,临摹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师的碑帖。章永军在上小学和中学时一直是书法课代表,还当过宣传大队长,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主动给亲朋及街里的饭店、百货等商铺书写门匾、对联和画工艺玻璃画。凭借一双巧手,章永军成为当时昌图亮中桥地区小有名气的小工艺匠。

章永军19岁那年,随父母迁到本溪生活,当时靠父母打工维持家计。由于章永军喜爱书画,就利用刚到本溪没找到工作的时间,在平山文化馆报名安茂来老师的美术班,学习基础素描和色彩写生。学到第二个月由于一直没交上学费实在不好意思,他就自动退学,在永丰工艺一条街的一家美术部一边打零工一边学习割玻璃并画四季玻璃画、烫画和写画立体牌匾等工艺制作。艰苦的实践让章永军逐渐学会了很多工艺绝活和经营本领,不到一年时间他就由一个徒工成为独挡一面的好手,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在永丰工艺一条街小有名气。此后,章永军协助老板又开了几家分店,营销策划干得风生水起。由于经历越多越感觉自己需要学习扩大知识面,经过深思熟虑,章永军认识到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得刻苦学习。于是,他辞去了当时的工作,去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行专业书画学习。在此后长达近三年的时间里,章永军基本是半工半读,咬牙学完了全部课程,也随之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章永军开的第一个店选择了离他家不远的彩屯交通岗建设银行旁边的门市,店名叫宏达工艺美术部,迈出了他创业的第一步。凭借诚信实干的本色、周到热情的服务和大胆创新的劲头,结合自己的所学以及以前的实践积累,章永军很快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那时的他由200元本钱先交半月房租开始,到骑着自行车到外找活写画牌匾刻字,再到小有规模的工艺美术部,其间用了不到二年的时间。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凭借一双能干的巧手和应人的手艺,章永军在消防家具市场再次开店,成立了宏达制作安装公司。这家公司的成立,使章永军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业务范围也不断增多,由原来单一的手工写画、设计,制作灯箱牌匾和装饰店面扩展到制作霓红灯、白钢、钛金字等金属牌匾,一步步升级。章永军还率先学习并引进电脑设计,为广大顾客提供了电脑刻字、电脑雕刻专业安装一条龙服务。短短两年多的时间,章永军的业务几乎占据了本溪工艺美术市场的“半壁江山”。那个时候,人们经常能够见到章永军忙忙碌碌的身影和卓有成效的样板工程。他当时设计制作的很多牌匾到现在还依然挂着,为本溪的环境装饰与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公司就业人数多达70多人,他的事迹多次被本溪日报和本溪电视台宣传报道,他还被评为“本溪市十佳青年文化新人”,并且光荣加入市民建和市工商联。

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把传承辽砚作为毕生追求
尽管宏达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可章永军对此依然不太满足,总觉得虽然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但距离心里的目标还差一截,特别是总觉得自己还没有把美和技艺发挥到极致,距离高雅的文化艺术还有差距。就在章永军积极寻求事业提升之时,一个特殊的机遇让他见到了辽砚,见识了辽砚的真面目。章永军深深地被辽砚的美和辽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所折服,对辽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心里下了自己要把辽砚这一瑰宝传承下去的大决心。从此,章永军开始考察走访辽砚制作的老艺人,悉心了解辽砚的传奇故事,尤其了解到辽砚制砚技艺已接近失传,制砚世家袁氏家族的第三代辽砚传人袁斌师傅当时已70多岁了。由于制砚太辛苦、太枯燥,不少人都不愿意继续干了,只有袁氏制砚传人的小女儿袁丽霞还在坚持雕砚,并艰难地维持着老艺人的生活。

经过多次登门拜访,章永军感动了袁斌师傅,袁斌师傅决定收章永军为自己的关门弟子,传承辽砚的技艺。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以及南芬区有关领导的见证下,章永军庄重地举行了传统拜师仪式,正式拜袁斌为师。辽宁卫视《乡土记事》栏目组亲临现场记录下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自从传承辽砚拜师仪式上章永军向袁斌磕头拜师起,传承辽砚的历史重任就落在章永军的肩上,他深感任重而道远,并由此与辽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传承辽砚,弘扬辽砚文化,章永军毅然忍痛放弃宏达公司,1999年在南芬区正式成立本溪市辽砚厂,并且招兵买马,带领二十来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也让他的创业之旅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幸运的是在南芬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章永军带领辽砚全体员工奋力拼搏,不到五年时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完成了从平生第一次尝试制砚到制成二百多个品种、六大系列辽砚的华丽转身,还研发了奇石砚、文人砚、本溪茶盘、石雕摆件以及几十种石制伴手礼工艺品……
为了更好地将辽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章永军先后成立了本溪辽砚研究所、本溪辽砚艺术馆、本溪辽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辽宁省华宝辽砚博物馆等机构。在章永军的带领下,辽砚文化传承获得了新的生命,辽砚形象不断提升,辽砚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渐被专家、业界权威人士称为“南方有端砚,北方有辽砚”,走出了一条适合辽砚发展的复兴之路。章永军的企业也被评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实习基地。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锐意创新中实现辽砚制作的大突破
如果有人问章永军什么是他最快乐的事儿,他一定会告诉你对他来说就是专心制砚。章永军喜欢制砚,对石头喜欢得几近痴狂。他每天用时间最多的就是面对石头沉思,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心去揣摩,根据原石的特点,绞尽脑计去思考如何点石成“金”。正是有了对制砚的这般痴爱,才使得章永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进而把辽砚做得更加精美。
在传承辽砚使其发扬光大的历程中,章永军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成功从来不属于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只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所有成就都是不断奋斗的结果,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为此,章永军领军辽砚制作,在“吸取木雕、石雕精华,传承特色砚雕技艺,发挥长处,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自觉进行创新,不搞千篇一律的重复制造,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思想,赋予新的时代感。
在辽砚的设计理念上,章永军进行了大胆创新与突破,不拘泥传统制砚的风格一砚一故事,而是将辽砚的大势之美架构在巨石之上,使其巨石不破,因势利导,因才施艺,巧借自然俏色优势,形成整体浑圆雄厚之美。与此同时,更讲究刀刻的细微与主题的紧扣,使作品既具有大势之美,又具有细观之艳,还综合吸纳中国古典文学诗词和书法篆刻艺术大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观赏性并具有收藏价值,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在辽砚的设计主题上,章永军同样讲究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大胆创新。他在追求龙主题图腾文化的基础上,不忘与时代相结合,很多以龙为基础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砚台就此产生了,比如迎澳门回归的“万众一心”砚,又如迎奥运的“奥运之星”砚,还如2010年精心设计制作的“锦绣中华”和“世博之光”巨砚在上海世博会大受好评。2000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章永军成功举办了辽砚艺术展,展览得到了中央美院院长刘春华、中国书协前主席佟伟及台湾教育家高振东等友人的高度好评。2005年“辽砚”成为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项目。2006年参加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长冯骥才现场参观,对辽砚石材及雕刻技艺大家赞赏,辽砚作品“丹凤朝阳”被国家文化部永久收藏。枫叶砚被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2008年汶川地震,章永军精心设计创作大型石刻屏风“众志成城”,被中央军委收藏。章永军还在本溪广电大厦贵宾大厅一面长16米的墙壁上设计创作了令人惊叹又举世无双的艺术杰作,利用青紫云石雕刻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立体地再现了山水、房舍、人物画面,变古人平面绘画为立体石雕。其创作的辽砚作品不仅具备了砚文化的盎然古意,更有着浓厚的时代色彩。
在辽砚的雕刻技艺上,章永军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开创了辽砚独特的雕刻技法与技巧,发展了线雕、镂空雕、半圆雕等综合运用的雕刻技术,独创石上飞刀新技法,即刀刻书法,逆锋行刀,甚称一绝。这不仅使辽砚保留了实用性,更突现了观赏性与收藏性。他的作品也因而更加传神生动,赋予了辽砚石雕更强的艺术冲击力。
墙里开花墙外香,让辽砚一次次地在国内外大放异彩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执着奋斗者。以章永军为代表的辽砚人,背着辽砚走遍大江南北,让辽砚一次次地在国内外大放异彩。
2002年,辽砚系列作品荣获辽宁省旅游纪念品十大精品奖。2004年,“万众一心”砚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铜奖。2008年,“紫气东来”砚荣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铜奖,“紫云堂”牌辽砚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2012年,辽砚“古尊”套砚荣获“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展金奖。2013年,辽砚“归隐”荣获第四十八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辽砚“安居”荣获第二届(大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博杯”金奖。2014年,辽砚“逍遥砚”荣获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金奖等奖项。2015年,辽砚“飞龙在天”获得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2016年,辽砚“十二生肖印章”荣获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百砚迎春”荣获辽宁四宝艺术精品展金奖,石雕“十八罗汉”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辽砚“天外村”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国艺杯”金奖。2017年,辽砚作品“东方之子”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辽砚作品“三星贺寿”荣获第六届中国辽宁玉、砚石雕刻“玉龙”杯银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让更多的人对辽砚有了认识,更是成为本溪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辽砚还被誉为“辽宁名片”,为辽宁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章永军不仅重视实践上的不懈奋斗,还特别重视经验上的系统总结。经过十多年对辽砚艺术的潜心研究、精心创作、用心总结,他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创作心得汇聚成一个重要成果——编撰了《国宝辽砚》一书。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辽砚外观设计专利,板扇设计获国家专利,并牵头起草实施了辽砚地方标准等。
章永军及其企业的成长发展也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特别支持和关爱,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辽砚的发展给予关注,本溪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辽砚厂进行调研。艺术界、书画界精英刘春华等也对辽砚大加赞赏,国际名人陈香梅、原外交部长李肇星、韩国书画协会主席李武镐及美国驻华大使康大卫等亲临辽砚展激情互动,场面壮观热烈。
最让章永军自豪的是,他不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辽砚艺术展,而且还曾经带着辽砚走出国门进行巡展。他和他精心制作的辽砚在上海世博会上引起轰动,博得了“中国元素•中国人”栏目的跟踪宣传报道。章永军还走进北京潘家园大讲堂专门讲解辽砚的文化传承,他在中国文房四宝艺博会上诠释了什么是砚台中的“南端北辽”……章永军所做的这些,让辽砚这块国宝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枝一叶总关情,时刻不忘爱心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多年来,章永军获得了“国家一级工艺师”、“辽宁省五一奖章获得者”、“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辽宁省首批十佳文化创意设计人才”、“辽宁民间艺术家”、“辽宁工匠”、“辽宁省辽砚鉴赏大师”等殊荣。可这些光环的获得,并没有让章永军忘却自己肩负的责任。
作为辽砚第四代传承人,章永军始终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2015年11月20日,章永军领军的本溪辽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与辽宁科技学院联手在辽砚展销中心进行了辽宁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基地揭牌仪式,此举实现了辽宁科技学院学子“走出校园,走进企业”的实践活动,打造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
章永军积极参与由市政协委员组建的爱心团队所开展的爱心活动,关心帮助贫困学生、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他还连续多年参与各种扶贫帮困、助残活动,每年都坚持到驻军慰问,关心官兵文化生活,亲手为驻军写春联。
成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后,章永军坚持深入调研,认真履职。在调研过程中,他以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为重点,直视问题,正视矛盾,先后撰写了9件关于完善和保障民生以及发展文化产业的提案。
2018年1月,章永军光荣当选为本溪市政协新一届常委。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前进、以身作则,立足本职、履职尽责,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特别是要在本溪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争当先锋,以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本溪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精彩的背后总是沉淀着经年累月的积累和不为人知的汗水。如何奋进新时代,让辽砚这一国宝不断绽放新的异彩,视辽砚传承和弘扬为生命的章永军已在心里规划了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