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一个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正是其发展潜力的根源。为了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文化特色,5月24日,山西省晋中市召开“中和”文化研讨会。市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市宣传系统单位负责人,各县(区、市)宣传部副部长和文联主席参加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秀红出席会议并与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晋中地域文化内涵。

晋中,因地处三晋腹地而得名,这里东临巍巍太行,西望汾水长流,居南北过渡之要冲,为承东启西之关键,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晋中深厚绵长的文化根脉。从某种角度讲,处于山西中部的晋中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而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
会上, 10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晋中“中和”文化的历史渊源、民族融合、红色文化、晋商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晋中的历史渊源与“和”文化发祥地、晋中地区古代民族融合进程中的“和合”文化要素、晋中民俗文化中的“和”文化内涵、晋中红色文化中的“和”文化、楹联匾额中的“和”文化底蕴、榆次常氏与“和”文化、从蔺相祠看晋中“和”文化、孟母故事背后蕴含的“和”文化等不同角度的发言,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认为,几千年来,数以千计的文明进化遗存、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构成了晋中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发展优势。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深深打上地域文化烙印,这种文化往往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因此,地域文化代表着地域形象,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品牌和魅力。研究地域文化就是要挖掘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本地区魅力和风采。
任秀红指出,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地域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挖掘晋中文化内涵。从历史文化角度讲,晋中是“中和福地”,“中和”是晋中的特质,此次研究尚属初探,宣传文化系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提出真知灼见。要把地域文化转变为生产力,转变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稿源:晋中日报张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