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讯 记者 陶海青】时临仲夏,岁至端午,遥祭屈原。5月的古冶北寺公园,湖光潋滟,绿树葱郁,唐山屈原纪念馆就坐落在湖畔,馆内清幽肃穆,人们或驻足凭吊或静立长思,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唐山屈原纪念馆由屈原第七十一代后裔、民营企业家屈学民出资兴建,隶属于中国屈原学会,是中国长江以北第一座屈原纪念馆,在2016年5月9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屈学民表示,唐山屈原纪念馆的建立和开放,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屈原爱国精神和屈原文化的了解,拓展了古冶对外交往的渠道,尤其是提升了各地屈氏族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尊祖敬宗是屈氏族人的优良道德,和睦邻里是屈氏族人的宽广胸怀,奉献社会是屈氏族人的崇高风尚。

唐山屈原纪念馆主体设计蕴含荆楚文化元素,屈原铜像屹立在正殿中央,馆内陈列了近百件楚国时期文物与复制品及相关书籍文献,20余幅展板则以图文、图表等形式记述了屈原生平、古冶屈氏源流和古冶地区辉煌历史等内容。
遥想当年,汨罗江水汹涌翻滚,屈原就是站在奔流江水中的一块砥柱之石,一部《离骚》、一阙《九章》似一面巍峨矗立的古铜镜,彪炳千秋的佳句,力透碑文,将屈原的气度才华光耀千古。屈学民强调,今天,我们吟咏《九歌》,畅想《天问》,聆听《九章》,让爱国情怀普照天下。我们纪念屈原,不仅是对屈原所代表的人格的推崇,更是对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脊梁的感念。

唐山屈原纪念馆端午文化节和屈原文化交流恳谈会每年举办一次,已经举办了两届。屈学民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对信念热忱追求的深刻诠释。屈原思想里的“爱国、求索、不屈”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和灵魂。我们要充分传承和弘扬先祖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优秀文化,屈氏族人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自此,作为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目前,世界各地用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项目,世界上已有超过8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赛。另外,在6月举办的法国昂西动画节上,一部以屈原为主角的、具有浓浓的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惊艳亮相,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端午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