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王晋: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记者 王吉珍】初识王晋先生是在一次慈善助学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他极具个性朴拙风格的书法作品深深地吸引了着大家的眼球,观其作品,无不为之震撼,为之感动,这是他内心力量最真实的表白。儒雅时尚的他对书法艺术的痴迷就缘于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越陷越深。

王晋,字圆湛,号半僧,1972年出生的他幼承庭训,8岁随林凤祥先生学习唐楷,成年后师从熊一然先生,初学汉隶,转学魏碑,继习行草,于《张迁碑》《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祭侄稿》《黄州寒食诗》等心追手摹,多方取法,转益多师,渐具自家面貌。作品曾入选第二届中国书坛百家精品展、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等。他的作品被多家单位与个人收藏、入典。

我的1.jpg

1992年,因为酷爱画画,并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当时,书法在学校里作为选修课,授课教师是内蒙古书法名家熊一然,王晋仿佛找回了儿时对书法的眷恋和痴迷,他很珍惜这样的学习,大学期间,王晋在书法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也是进步飞快的阶段。同学们都开玩笑说,“王晋不务正业,学绘画专业书法却最好,爱好书法绘画却最高”。美术与书法之间联系紧密。这段时期为后来王晋的书法风格与艺术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没有就业压力,因此在平时就表现得从容甚至带有几分“悠闲”,可以在业余爱好上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一时期,几乎每隔几天,王晋就会到他的办公室请教书法。熊一然看到王晋写楷书具备了一定基础,就指导他学习隶书,最初王晋钟爱《乙瑛碑》,先生说,《乙瑛碑》虽好,但不利于训练腕力,因此让他改临《张迁碑》。以方笔为主,格调高古,浑厚朴茂,这让他对隶书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大学毕业后,经过几年的辗转漂泊,摸爬滚打,画过广告牌,设计过服装,开过美术社和装修公司,他最终回到了故乡哈尔滨,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在报社做平面设计,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支撑,摸索着实践。王晋先生说,这期间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利用坚持书法的训练与创作,期间的那种心情的愉悦和享受让他忘掉了一切,并且把美术和设计的理念融入书法创作之中,确立了王晋先生独特的书法个性与风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东三省名寺——极乐寺,举办慈善法会,要编辑出版一本慈善杂志,于是他们找到了王晋。在这个时候,王晋有幸遇到了负责宣传的监寺万隆法师,由于年龄相仿,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通过深入了解和交流,万隆法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对佛教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王晋也对佛教有了一些深入的领悟,在他后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与诠释。王晋在接受采访中曾这样说——佛教是帮助他领悟到认知世界的高度和角度,同时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在书本和生活中学不到的,并在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受益匪浅。万隆法师也是一名书法家,具备很高的鉴赏能力,在偶然的一次谈话中,谈到书法与佛教的关系,书法艺术对人性与生活的影响及重要性,这些都让他对书法艺术的高度与人文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的.jpg

学习的深入让王晋先生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领悟。通过多年的绘画基础与平面设计的学习,他以佛教的理念与思想,加入禅学的概念,造就了其独特的书法个性与风格。他的作品设计感极强,禅味之浓郁,使字里行间都具备了张弛有度的表现力,充满了无限的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王晋先生的书法艺术体现的是人性的内在气质与人文精神,以书法的黑白线条勾勒为抽象符号,体现内涵精髓,深悟意境和气质的妙理。其作品,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分明,疏密得当,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用线条与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激荡与平静。他用唯美的线条艺术语言,诠释着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王晋先生在采访中说:其实学习书法之所以这么多年的坚持,很单纯,就是喜欢,甚至于痴迷,从书法中领悟到了人生的从容与丰富,精神与内涵,并且在纯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用设计的语言全是书法的人文精神,并且他还说,毕生的目标就是弱化字的概念,使其成为线条艺术,黑与白的世界。

王晋先生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的书法展览,新人展览,全国大赛中屡屡获奖,并且他的作品作为国家机构作为礼物赠送给前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先生,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总裁靳羽西女士,财经资深评论家叶檀女士,无锡灵山祥符禅寺方丈普俊法师等政要名人收藏。

王晋先生认为,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书法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书法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学习书法,固然要学习用笔的方法、结构的要领以及表现的技巧,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是质朴、厚重、雅正、平和、博大,书法所皈依和表现的也应该是这种精神气质。从整体而言,汉字的结构是方正的,它所体现的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那种雄浑、博大、稳重的风格,那种力拔千钧、落笔生风的点画,正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堂堂正气的自然流露;那种温文尔雅、中正平和、不躁不厉的气韵,也正是中华民族刚柔相济、从容不迫的精神气度的艺术表现。书法所传承的,是泱泱大国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总之,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因子,绝不是茶余饭后的笔墨游戏,更不是附庸风雅的雕虫小技。正因为如此,学习并研究书法使命艰巨,任重道远。如何能够通过笔墨来表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如何能够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了解、喜欢中国书法。王晋先生坚信,只要中国文化存在,中国书法就一定能保持其永恒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海珠】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