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喊渔号,拖渔网,拜海神娘娘。在粗犷豪放的渔家号子声中,跟渔民一起拖网捕捞,体验原汁原味的渔家生活,你是否期待这样一次放松身心的海边旅行?
来山东长岛吧!登上长岛渤海映华海上游的游轮,感受旅游新品——“妈祖护航渔家民俗情景演绎”。
处暑之后,长岛的海愈发辽阔悠远,坐上游轮,海风拂面,天海一色间,少了夏日的燥热,多了身心的舒爽,心情无比美好。



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壮观的长岛南北长山联岛大桥,将南、北长山岛连为一体,山东省首座海岛跨海大桥的雄姿,让人心胸无限开阔。

而远眺有着“海上牧场”美誉的庙岛塘,碧波荡漾,岛翠礁奇,在波浮浪涌之下,整个塘儿活象一个悠然飘忽的碧玉盆。养殖浮泡将海田分割成一块块大小不等的区域,镜儿一般的水面下是海参、扇贝等海产品,真是饶有情趣。


一船美景,一船美美的好心情。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的庙岛显应宫(妈祖庙),距长岛县城2.5海里,占地90余亩,因明崇祯皇帝御赐庙额“显应宫”而得名,是中国北方修建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妈祖庙,也是世界重要的妈祖官庙之一,岛上现存惟一一尊宋代铜身妈祖,与福建湄州的妈祖庙并称为“南北祖庭”。


来到庙岛,登岛游览,妈祖文化随处可见,展示着渔民特别的神仰和崇尚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品格、精神。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千百年来,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靠天吃饭的渔民形成了特别的民俗——出海前必拜妈祖,祈求风平浪静,祈福收获满满。而妈祖用慈爱谱写着这片土地上的安宁祥和,佑护着长岛渔民的平安。


传说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性情和顺,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却于28岁海上救人时不幸遇难。后来,妈祖便不断显灵,数次搭救渔民于艰险之中,被渔民尊为“海神娘娘”。在长岛,妈祖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是久远深刻的,虽经世事变迁,朝代更替,但庙岛显应宫一直香火鼎盛,人气极旺……



领略了长岛的渔民信仰和妈祖文化,自然有一种要融入渔民生活的冲动,而在渔号声中体验渔民拉网捕海鲜的环节,则让海上旅程更加接地气,感受原汁原味的渔民生活。


长岛渔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奏铿锵有力,曲调苍劲浑厚,音程八度大跳,具有气吞山河之势。以吆喝、呐喊和领唱、合唱为主要形式,有“上网号”、“拾锚号”、“竖桅号”、“掌篷号”、“丰收号”等。

长岛号登上央视舞台
浑厚高亢的渔号喊起来!渔民裸露的脊梁,粗壮的胳膊,有力的手腕和腿上暴起的青筋,让人感受到渔号的聚集力、向心力和权威的号召力。



而游客更可亲身参与其中,与渔民比拼一下谁拉网的力气更大?还可以和着渔号的口令,与渔民们一起喊起来,动起来,在广阔无限的大海上抒发一份胸中的豪情,团结就是力量!当然,劳动之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分享拉网后的胜利果实——捕获的海鲜将全部赠与游客。


一份耕海牧渔的喜悦,一种渔家生活的真实体验,一次渔民文化的全接触,就在山东长岛,就在长岛渤海映华海上游。来长岛,
独家体验
“妈祖护航渔家民俗情景演绎”,
做个地道渔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