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笔名余心言,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他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又是杂文作家。有《余心言杂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给小红的信》、《人生方程解》、《用科学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少年修养百题》、《生死存亡》、《处世百题》等70 余种著作。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讯】初次见徐部长应该是20年前的事了,那是在北京杂文学会的一次活动,他是北京杂文学会会长。会上参会人员都十分尊重老人家,徐部长和蔼可亲,一直面带微笑与大家打招呼交谈着。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第一次接触杂文,第一次见到徐部长,感觉是不怒而威,因此,有些紧张;又由于自己没有什么作品交流,所以有些胆小,没敢上前问候。会上,徐部长发言高屋建瓴但言简意赅,于平淡中见精神,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心中对部长充满了敬意。
会后,学习了徐部长的杂文集。他从俯拾即是的题材中,阐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徐部长还是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关心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于是更多了几分崇敬,也为自己没有早点看到这些文字而后悔,但更为当时没请部长指教而惋惜。虽然在后来的工作中或其他工作场合也曾遇见,却始终没有机会深入的沟通。
但我又是幸运的。2006年,机会砸中了我,让我可以近距离与部长沟通交流:中外企业文化杂志要从2007年开始请部长撰写卷首语,社长史秋秋安排我与部长沟通、联络。第二天部长居然先给我来了电话,告诉我“明天让你们主编过来与我沟通一下。”最终主编因为忙于审稿,又没有准备好比较成熟的编辑思路,告诉我一个大概的思路,让我与部长先沟通。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另外,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便只身前去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拜望徐部长。因为是第一次拜望部长,提前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的楼下,找了个地方先坐下仔细整理自己的思路,默念着杂志内容与读者需求,想着怎么与部长沟通,说什么好,在脑海里一遍遍的预演着。时针终于到了约定时间,我准时拨通了电话⋯⋯

上楼后,找到部长的办公室,我敲门后小心翼翼推开门往屋里望去,部长见我到了,笑意盈盈的从座上站了起来,招呼我进屋,我暗自揣摩“原来部长很和蔼,没有想象的那么严厉。”寒暄之后部长说,“你们主编呢?他怎么没来?打发你来啦?”一连串的提问,我顿时紧张了起来,我急忙解释并把杂志向部长介绍开来,从杂志内容、定位、活动、读者对象、在企业的影响力等等,当说到卷首语的题目时,徐部长说,“你们想让我写什么?你给出题吧!”我不知道是否该出题,该出怎样的题目?只好把主编交待的想法说了,部长听后说,“你说的这些题我写不了,你们找别人写吧。”我顿时觉得头晕目眩、直冒冷汗,心说,部长好厉害!我该怎么办?心中直骂自己“为什么不提前认真做好功课,准备充分呢?”还恨自己才疏学浅。于是暗自鼓励自己,我又不能让杂志因此失去这个机会,一定要找到部长感兴趣的话题为止。在尴尬与忐忑不安中我飞快改变思路:不说要求,只是反映现象。把自己走访基层企业时看到的、听到的事件与具体情况以及编读往来的反馈意见一一详细汇报。这次部长没有直接发表意见,汇报中只见徐部长思索着还不时拿起笔在纸上记录着什么,汇报完毕我一边偷窥着徐部长的反映,一边琢磨着下一步再汇报什么内容合适。只见徐部长抬起头微笑着对我说,“不错,你很用心。今天已经给我出题了。不过,以后要记得每月来我这里一趟,给我出下一期要写的题目。”并起身把我送到门口。

我如释重负,部长终于答应为杂志写卷首语了,还确定了第一期的题目,有一点点的小确幸。但随之而来的是倍感压力山大,下一期让部长写什么?
卷首语选题要针对性强,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的卷首语还要贴近企业的实际,既要发现并提出现实社会、企业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给企业、读者以启发。企业、读者、部长每月都会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呢?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努力搜集读者、编者对部长所写文章的评价、意见、建议,了解宏观形势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面临的困难、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等等。徐部长妙笔生花,把我反映事实的点滴中发现亮点、精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变成了一篇篇明白如话却又发人深省,浅显易懂却又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与智慧的美文。徐部长撰写的卷首语不但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语言简练。文字中还透着他的真诚、朴实、平和、亲切。把深奥的道理如故事般娓娓道来,没有修饰包装,无豪言壮语,讲的却是企业管理、人生修养的大道理,犹如一汩汩润浇人们心灵的清泉。内容紧跟时代的脚步,适应读者的需要,鲜活的思想,撞击人心的见解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部长说写文章不仅要写,更是要会观察、要会思考。每月的汇报因为休产假而中断,没能坚持下去,如今想来很是遗憾。而部长给中外企业文化杂志卷首语的撰写却坚持了近10年,一直延续到2016年。

在向部长约稿的几年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偷窥到了部长的一些写作秘诀:如何把表象的事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再通过客观分析形成最后的观点,提升到一个高度……部长还告诉我,看事情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象,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看到事件背后的故事,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比如,有时候有些事让人觉得可怕,有些现象很多人都觉得不对但谁都不说,还迎合着说好;还有人们容易看到危难面前的英雄,却不容易看到防患于未然不让灾难发生的“无名英雄”,如何让“无名英雄”的价值得到认可?⋯⋯与部长的沟通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向强者学习、与智者为伍。让自己智慧起来,让自己不断成长,走出自己的精彩!
受他的影响我爱上了文字,加上我还喜欢视觉的感觉,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这个融媒体时代,图文并茂更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相信人们在享受快餐文化的时候,也需要一切美好的事物,于是循着发现寻找一切美的道路出发,融合文字与摄影,为图而写,为文而摄,为内心的感动而成篇!

作者简介
姚咏梅,号素心,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记者部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首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优雅Space联合创始人。
近20年的新闻媒体工作经历养成了用独特的视角捕捉新闻,通过对于光远、成思危、吴敬琏、林毅夫、樊纲、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等等专家、学者的访谈培养了积极、热情、轻易不言输的个性。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我的座右铭!做知性优雅女人、做最好的自己是我的追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是我的行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