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存“重平息轻教育”问题

网传“一少女遭男女围殴”视频 文昌通报处理结果引热议

校园欺凌事件处置存“重平息轻教育”问题

今年国庆假期进入尾声之际,网上疯传的“一少女遭多名男女围殴”视频引起人们关注。校园欺凌再次闯进公众视野。海南省文昌市官方对此事件首次通报称,参与围殴的8名男女系未成年人,不属于校园欺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通报引起网民跟帖质疑。

10月7日,文昌公布处理结果称,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参与打人的已满14岁的陈某等3人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因这3人均未年满16周岁,且系初犯,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对未满14周岁的林某等5人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进行严加管教。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校园欺凌的热议。

就此,海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卢焕雄说,校园欺凌发生后,一些部门在事件处置中往往重平息轻教育,主要精力放在动用警力资源,以堵塞欺凌视频网络传播为要务,热衷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息事宁人为唯一目标。弱化学校教育功能是类似事件处理中常见的严重缺失与短板,要强化教育功能。

法学专家则认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依法依规处置才能构建长效机制。

网传“一少女遭围殴”视频

“在微信群里有人传播‘一少女遭多名男女围殴’的视频,几名男女对其扇耳光、拳打脚踢还撩开上衣羞辱,我看了心很痛,请求相关部门严肃处理这起恶劣事件!”10月4日22时49分,网友“小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两段视频和“二炮团交流群”的微信截图。

记者注意到,这两段3分多钟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孩对身穿紫色短袖的小女孩连扇耳光后,另外一名男孩从远处跑来一脚踹向小女孩腰部将其踢倒,紧接着几名男子轮番掌掴小女孩,并用衣服盖住女孩头部进行围殴。随后几名女孩对被打小女孩连续扇耳光并强制撩起其上衣进行羞辱。

“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强烈建议严惩这些肇事者,上了初中就应该有是非观了,该承担法律责任了”“是什么造成了此类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又是什么使此类事件屡禁不止呢?到底是法律出了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这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啊”……一时间,此事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话题。

据海南当地媒体10月5日报道,从10月4日晚上开始,两段操文昌口音的疑似“多名未成年男女殴打一名少女”的视频在网络传播。接报后,文昌市公安局立即介入调查。经查,当天15时许,视频中被打者黄某(女,文昌人,已辍学)被其朋友林某(女,文昌在读中学生)约至文昌市文城镇某宾馆处,随后被林某等8人带至文城镇罐头厂某处进行殴打。法医初步鉴定,被打者黄某为轻微伤。在参与打人的8人中,4人身份已被警方确认,均为未成年人,其中,2人为文昌市在读中学生,1人为因病休学的学生,1人辍学。

报道还称,在打人视频传播过程中,认为发生了校园欺凌的网络信息并不属实。警方提醒网友加以辨别,避免传谣。对于殴打事件发生原因等相关情况,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警方将在调查取证基础上依法对事件进行处理,调查与处理结果将会公布。

文昌警方通过媒体发布的上述信息,再次引起网友热议。

“难道不是发生在校园就不属于校园欺凌?如何培养视频中孩子的教育和法律观念,被打女孩的心理阴影怎么解决”“请尽快向社会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网友对此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通报处理结果再次引热议

10月7日下午,文昌市委宣传部通报此事处理结果称,文昌市公安局调查了解到,10月4日下午,林某等9人在文城镇人民公园后茶店相约喝茶,聊天过程中,说起林某此前被他人殴打时其朋友黄某(本案被打者)就在旁边却没有帮她一事,遂在陈某(本案打人者之一)提议下将黄某约出来,以殴打出气。林某通过QQ将黄某约至茶店后,又将其带至文城镇霞洞村的民房前,对黄某实施殴打。

通报称,参与打人者共有8人,3男5女,年龄从12到15岁不等。其中,1人为文昌市初三毕业后在家赋闲;4人为文昌市在读中学生,分别就读于3所学校;1人为文昌市辍学少年;1人为某职业学校在读学生;1人为海口市在读中学生。被打者黄某为海口市某中学学生,目前休学。法医对黄某的伤势进行鉴定,确定为轻微伤。

文昌警方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涉案人依法处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对参与打人的陈某等已满14岁的3人作出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处罚,因这3人均未年满16周岁,且系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对林某等未满14周岁的5人依法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进行严加管教。

通报还称,文昌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此事,除了要求公安部门尽快查处事件之外,已责成市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镇政府对事件中1名文昌市在义务教育适龄少年辍学的原因进行调查,督促其监护人依法送其返校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并协调相关学校为其返校提供必要的协助。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与教育工作,特别是开展全市学校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

针对上述官方通报的处理结果,一些网友认为处罚过轻,难以在社会上起到警示作用。

“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出台校园法规。这种校园暴力现在不治,出了社会还得了”“如果不严惩的话,小孩在心底就认为他们没错或者当成一件平常的事来看待,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要视情况而定,如果轻处罚,无异于纵恶抑善”“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但确实存在,我们不禁要问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否要反思呢”……

事件处理要强化教育功能

就此事,卢焕雄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校园欺凌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必须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等行为,使被欺凌者精神上或者肉体上感到痛苦或者不适,造成被欺凌者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伤害、财物上的损失或者使其陷入恐惧的情绪,为其制造了不友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国庆假期期间发生在文城镇的这起少年暴力事件也属于校园欺凌,值得教育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和家长反思。

卢焕雄称,近年来,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在网络上频频曝光,如何防范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共同话题。女生欺凌、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校园欺凌、网络欺凌和校园暴力等现象,呈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发展倾向,其残酷性令人震惊,不仅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建设平安校园,全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相关文件,提出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预防体系、依法依规处置、构建长效机制等工作任务,收到一定效果。”卢焕雄说,但在具体事件处置中,各地往往重平息,轻教育,致使学校教育功能缺失,尤其是一些轻微的欺凌事件,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息事宁人为唯一目标;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忽略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缺少对实施欺凌学生的训诫和教育,忽视受欺凌学生的心理抚慰与疏导,主要精力放在动用警力资源,以堵塞欺凌视频网络传播为要务。弱化学校教育功能是类似事件处理中常见的严重缺失与短板。

卢焕雄建议,处理校园欺凌事件首先要多方联动,综合治理,如果仅仅通过报警处置学生欺凌事件,特别是够不上刑事案件的一般欺凌事件,既使欺凌事件复杂化,又使欺凌事件处置滞后,出离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对青少年成长负有教育责任的宗旨。处理结果就落在家长身上,给钱摆平,丧失对实施欺凌学生的教育契机和教育责任。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要加强家庭教育,但不等于在未成年人违纪违规时,仅仅由父母出面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而代为受过。正确的处理办法是,按照《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强化教育惩戒作用。同时对被欺凌学生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恢复自信,融入学校正常生活。

完善法律法规多元共治

对此,海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邓和军认为,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之后,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然而,校园欺凌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说明在对校园欺凌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仍有法律政策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对青少年保护的法律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但都没有明确界定校园欺凌。”邓和军说,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但主要是预防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侵害,并没有预防来自于同龄人的侵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行为包括结伙滋事、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虽然可能与欺凌行为相关,但是并不能与欺凌行为相等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通知”第一次给出了校园欺凌的定义,但由于“通知”属于行政文件,给出的概念并非严谨的法律用语,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和可操作性,给现实中的校园欺凌的认定带来了困难。另外,“通知”仅是处理校园欺凌行为的参考性文件,立法层面的概念界定仍然缺失。在立法层面,对于校园欺凌案件的启动与认定程序也是缺失的。

另外,惩治不足是在治理校园欺凌时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校园欺凌案件中,对施暴者启动刑事程序的较少,更多的是适用行政处罚。由于未能达到行政责任年龄,所以行政处罚大都不予执行。大部分案件采用教育处分、和解、赔礼道歉等方式解决。在对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实施惩戒时,存在“重教育,轻惩戒”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思路。

同时,我国的教育机制也需要完善,目前存在惩戒权缺失和教育矫治不足的问题。教育法与义务教育法都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开除学生。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可以批评教育,但是不得进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犯错的学生,学校与教师拥有怎样的惩戒权利,两部法律并未言明。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给出的方案是,在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上做负面记录。但是,这种荣誉处罚措施对那些并不看重荣辱的学生而言,显然是隔靴搔痒。

另外,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与孩子监护人责任有待明确与加强。侵权责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和安全保障义务。但是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学校和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应尽哪些义务、有哪些具体的操作流程,目前的规定是缺失的。

多起欺凌事件说明,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其行为和遭遇都与缺乏父母管束和管教方法不当有关。欺凌行为与家庭有着重大关联,治理校园欺凌离不开家长的参与。然而,实践表明,虽然法律规定了监护人的责任,但是监护人职能虚弱,需要进一步明确其监护职责,强化其监护职能。(记者邢东伟)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