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深圳讯 记者易全报道】作为一种投资收藏品的高端品牌宣纸(亦称“上宣”)浮出水面。
名为“上宣投交所”的投资交易平台,10月21日在深圳“艺书坊商城”隆重上线,它标志着以宣纸作为投资标的的中国书画艺术家和收藏家们,有了自己专属的电商交易平台。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世界非遗的宣纸,很长时间都是收藏界的“冷门”。但专家们认为这并非意味着收藏宣纸无法变现。恰恰相反,产量低,制作工艺精良且存放时间久远的特种宣纸,其价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走高,增值竟达到百倍之多。例如中国宣纸集团的前身——安徽泾县宣纸厂,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定制的“师牛堂”宣纸,仅十年功夫就升至每刀十万元以上的价格。2010年以来,品牌宣纸价格更是大幅攀升。2011年至2014年,红星牌宣纸价格大幅上涨了三次,每次涨幅均在30%以上;2011年3月举行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8张旧宣纸以20.7万元的价格成交;2012年5月,150余刀以红星牌为代表的陈年老宣纸拍卖价达到了265.7万元,其中的一刀红星牌1984年国家质量金奖宣纸成交价为18.4万元,一刀红星牌公私合营时期四尺黄料夹宣更是以43.7万元成交。当次拍卖的所有标的,均创下了百分之百成交记录。

在当天举行的“红星及上宣战略发布暨艺书坊公司开业仪式”上,艺书坊总经理石玉莲女士回顾了自己与宣纸的渊源。她称多年以前她仅零星收藏了少量宣纸,她对宣纸亦无太多了解;及至某日一位中国画家向她解读了“寿纸千年”的《富春山居图》后,她才以朝圣般的心情亲赴宣纸之乡泾县考察。她被工匠们默默从事的纯手工操作所感动,由此萌发出想为之做一点什么的冲动。

艺书坊联合创始人王学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艺书坊商城里设立上宣投交所专区,其目的是依托中国非遗原产地和知名品牌生产厂家的资源优势,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和投资收藏家们打造出高品牌的宣纸专属投资交易平台。“简单地说就是要挖掘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物种——宣纸的金融价值,让艺术家和投资家们有地方买、有地方藏、有地方卖,进而推动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提升。”他表示通过“互联网+高端宣纸”的市场化运作战略,将最终颠覆传统的线下区域代理加零售销售模式。

王学兵向现场嘉宾们介绍了上宣投交所平台交易的红星牌4尺古艺宣、红星牌4尺特净皮,以及桃记4尺净皮三种上宣。“我们的纸依然是红星的纸和桃记的纸,只是在纸的缝刀印、标签、专属水印上,都分别印上了【上宣】【千年一品上如宣】的标识。”他称所有产品都进行了统一的溯源认证、包装和公仓管理。他还透露,他们还将为会员提供微信卡包虚拟礼券转赠送,以及宣纸文化之旅等增值服务。不久的将来,艺书坊还将引入区块链技术用以溯源。
专程赶来参加活动的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将一块“战略合作伙伴”的铭牌现场授给了艺书坊总经理石玉莲女士。胡文军表示参加活动“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他介绍宣纸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选料、制浆、配料、制纸等108道工序,用时约三年才可以打浆、抄纸,直至烘干、选纸、剪纸。“石玉莲女士在参观宣纸生产现场时所受到的震撼,我想在座的各位也一定会有!”

专程前来的中国宣纸集团的工匠们,还现场展演了宣纸生产过程中的两道关键工艺,以及珍藏的部分老宣纸实物,其所展示工艺及其制品的精彩与细腻,不断激发出观众们的一阵阵惊叹与掌声。
著名画家,也是首批上宣投资收藏者的关玉良,在现场谈了他作为宣纸使用者的感受。他说早年练习绘画时所用的多为书画纸,而非真正的宣纸。只有在明确知道自己要创作之前,他才会把宣纸铺于画桌。他充满激情地感叹道,“中国书画是中国艺术家,和宣纸制造匠人共同创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