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俞敏洪:孩子逆商的培养更重要


 俞敏洪:当你有逆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人生当中出现的很多困境,痛苦,失败,甚至是在为你未来一个更大的目标在做准备,但是让我们的孩子们有这样的胸怀不太容易,但是我们大人是应该有这样胸怀的,一旦有这样的胸怀,就不会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绩是班里第一名,第二名,上的大学是北大还是南大,还是东大的,因为孩子的命运是有多层因素组成的,你就会关注到,你的孩子有没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击,打击以后还能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你的孩子有没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别流畅,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赢得周围朋友的信任这种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我的逆商能力加上情商能力,再加上我的通过自己勤奋弥补的智商的不足,最后做成了我今天的一些事业,情商能力我就不讲了,我自己认为我的情商能力还是相当地高,不是说我会八面玲珑,我到今天也没有学会八面玲珑,我还是保持着朴实的农民阶级的本质,但是我只保持了一点,就是我能够充分的赢得周围的所有朋友的信任,就意味着我跟我周围的朋友从来不搞任何阴谋诡计。第二个就说,只要有好处的东西,让朋友占得更多。第三周围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保持善良的心态,这是最高的境界。

最高境界情商也是由家庭传递的,在座的父母,你对孩子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要重要,你先不要要求孩子我要让他考一个好大学,我要让他出国,这个东西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我刚才所传递的情商和逆商这样的本领传递下去。传递下去你本身要有啊,家长没有的话,怎么传递得了呢,对不对,所以你看,我身上这种情商能力就是来自于我父母,因为我母亲从小是农村妇女队长,我父亲是一个当地架大梁的木工,农村当时造一个房子不容易的,原来不是水泥,是用树啊,我父亲架大梁属于当地的一流水平,方圆十里地谁家造房子请我父亲,那是荣耀,我父亲知道谁家比较有钱,谁家比较没钱,他知道那个人家很穷,都是攒了十年才造一个房子,为儿子娶媳妇,我父亲一分工钱不拿,但是相对有钱的人,他就会要工钱,去买酒喝。

所以我父亲那种帮助穷人的心态一直在我心底里落下了根,我现在很多情况下去帮穷人了,因为我现在来说毕竟算是穷人中间长起来的一个苗子,我母亲当年是妇女队长人特别善良,两件事情我想起来很有意思,第一件事情是我母亲有一年下大雷雨,我们家和隔壁家晒着稻谷,家里都没有人,我们把隔壁家的人收完了,大雨就来了,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收自己家的,母亲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我们家就变成了全村人聚会的地方,所以我从小就开始喜欢和享受热闹,到现在为止我也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就是喜欢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互相帮助,这个东西也很好,家庭成长的氛围其实对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也有人问我说你从小到大,怎么样能够最后喜欢学习呢,这难道是天生的吗?这不是天生的,我们村上小孩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就我考上了,原因什么呢,因为我从小喜欢读书。大家都问你父母都不认字,为什么你喜欢读书呢?跟我母亲对我的期望有关系,我三四岁的时候,我母亲说你长大以后要当个先生,在我母亲心目中当农民太辛苦了,我母亲希望我这样生活,变成一个白面书生,不用干农活,还能拿上公粮,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我母亲自己不认字,为了让我当先生,只有一个概念,你就要读书,所以从小到大我母亲从来不给我买任何玩具,要是有个两毛三毛钱,我们家农村养羊养猪什么的,我母亲能养五头猪,卖的钱就是归自己家里所有了,因为国家鼓励嘛,我们家相对来说零花钱比别人家孩子要多,但零花钱也不是几十块钱,一头猪才二三十块钱,这个钱用在我身上的只有一项——买书看,四五岁开始给我买连环漫画,四五年级买文字书,二年级的时候家里就有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书了,读书我不认字,但是我姐比我大五岁,我姐已经是小学二三年级了,很简单,我姐读我听,我在那儿看,她读的过程中间,竟然一年以后我五岁以后已经认识了五六百个中文字,已经自己开始读小儿书了,我到六年级就可以读《水浒传》了,家教的影响就在这儿,尽管就是我父母没用他们读书的行为来影响我,但是我读书的时候他们每一次都是鼓励,只要我开始读书,家务事就可以全部放到一边去了,现在我为了躲避家务事,就会假装读书,我一假装读书,你就真的读进去了,所以你会发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如果说合理的话,并且还给予鼓励的话,这个孩子会沿着那个要求会成长。所以你就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多大。我父母教我的时候没有花力气,只是做了几件事情:给我提出了读书的要求,尽管他们自己不能读书;另外两件事情——做家长都会做得很简单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面对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保持给孩子正能量的状态。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做起来不那么容易。我们现在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都讲,你们平时说话的语言,自己琢磨一下多少是正能量的,多少是负能量的?我发现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说话一直都是负能量的。你平时的口头禅,你怎么不赶快完成家庭作业,你这个,你那个,抱怨的口气说话,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自觉的评价社会不好的东西,我们习惯于把自己在社会中间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转化成怨气再散发出来,并且把自己某种不利的状态,通过把责任推卸到社会或者其他人身上,来表明自己的无辜。而所有这样的做法全是负面的做法,你的态度是负面的,你负面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负面的,所以你稍微想一下,你能够稍微马上评价出来,现实中间我们每个人都会碰上不利挫折,甚至苦难和不幸,还有不公平,被侮辱等等这样的情况。在单位上待遇不公,你觉得很能干,但是受不到领导的重视,这种构成了你的人生态度。你面对这种事情你用什么态度应对的,就构成了你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大部分人应对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加上抱怨,所以我们倒过来对孩子讲话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各种抱怨各种指责,比如说孩子考试回来考了70分,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怎么这么笨,怎么只考了70分?你的孩子考到了95分,孩子回来说,妈妈,我今天考了第二名。前面还有第一名,你有可能说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到第一名。你觉得这句话是鼓励?其实是特别充满负能量的话,其实孩子希望得到的是什么,他从内心得到希望你百分之百的肯定,希望得到你的赞扬,希望得到你说考第二名真不容易,说你太完美了。其实不一定非要第一名,结果你来一句,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啊,结果这个孩子就充满压力了,你对他传递的是你对他的失望,所以到最后这个结果慢慢地身上也就积累起来各种各样负能量,畏首畏尾的情绪,面对困难不愿意去克服,最后能拖拉尽可能拖拉,这种情绪慢慢就可能会产生。

所以保持对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保持正能量,任何时候给他鼓励说起来容易,但是我们一不小心潜移默化中间就会犯错误。我说到我和我爱人教育理念的不同,我身上是充满正能量的人,孩子跟我在一块我比较心平气和,分数考的再差孩子都会愿意跟我来交流,因为他知道我不会对他们谩骂。但是他到妈妈那儿不行了,一定是各种各样严厉的要求,怎么40分钟还没有把作业写完呢,怎么这么慢呢,赶快把这20个单词默完,不默完不能睡觉。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孩子的逆反情绪,逆反心理会更多。

我两个孩子到现在为止也是这样的,有心事,有想要说的话,有压力的话一定跟我说的,散步愿意跟我一个人散步的,见到妈妈跟老鼠见到猫一样的感觉,能离远一步就远一步,而且有负能量的人一般来说都会情绪变化无常,你没法让孩子预料到你下一步对他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态度。比如说当孩子能够预料到你说了这件事情以后,父母是什么态度的时候,孩子是不怕跟你说的,最怕他预料不到,你明明孩子觉得跟你说了这件事情你会高兴,结果你大发一通脾气,就像我说的孩子考了第二名,本来想获得你的赞扬,你跟他说,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他下次就不敢跟你说了。他期待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又不发脾气了,孩子每天就变成什么样子呢?就是天天想着我用什么办法跟我父母说什么事情是他会不发脾气的。这就很麻烦了。孩子什么时候都能预料到任何事情说出来,你可能会提要求,但是你不会发脾气,哪怕他做了再错的事情,你也不会让他感觉到很意外才行。

我常常说,身上有负能量的人是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脾气出现的。所以我在家里也跟我的爱人说话,她说话我给她录音,我一句话一句话给她听,哪句话是正能量的话你告诉我,结果发现没有。有的时候当我的孩子穿鞋慢一点,或者打网球的时候不那么卖力气,这些都很正常。我儿子吹萨克斯,我老婆在音乐学院毕业过对音乐比较敏感,这个音符都吹了五次了还吹错,怎么回事,像上课的时候这个老师说,你是头猪啊,这个都讲过五遍了还不会,这样的老师会教出好学生吗?因为我是乐盲,吹出声音来我就觉得好听,有的时候我也能听出来音调不太对,但是我会说吹得很好,再来一遍,最后他就改过来了。当父母的情绪被孩子可预料的时候,你的情绪被孩子能够认为被接受的时候,你做父母才是合格的。

我们再想想,当你发现孩子跟你交流不畅的时候,孩子跟你对着干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孩子是有青春期的,有很多事不愿意跟你讲,他是不是谈恋爱了?我有一个朋友女儿12岁,收到了男孩子的情书,女儿说我还挺喜欢他的,妈妈说,以后任何男孩子的信都交给我。妈妈应该说,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你12岁就那么有魅力,男孩子给你写信,而且你还说,你也有点喜欢这个男孩子,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个男孩子身上什么东西让你喜欢。12岁谈恋爱是比较早,你跟他在一块的时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起探讨,这才是好母亲。中国父母从来没有养成过跟孩子平起平坐,一起跟孩子交往的习惯,到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彻底斩断了跟你的交流,他无处发泄,除了逆反还有什么呢?所以中国孩子的逆反现象比美国多出多少倍。有的时候说,是我们想跟孩子交流,我们也希望鼓励孩子,但是有些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做下去。比如说孩子就是不听我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所以这就涉及到了第一大要素做父母的就是要心平气和正能量的跟孩子进行交流。第二大要素是什么呢,是要从小到大对孩子讲孩子永远不可违背的规矩,你这个规矩是合情合理通人性的。如果不合情合理他们会反对的,对孩子定规矩,你要知道这种事情是能够听话的规矩,不能说高兴起来孩子什么都能做,不高兴,孩子做什么都不行。

 

什么样的规矩是“规矩”呢?比如刚才讲到了我母亲,再举一个例子,从小到大,我母亲都有一个对我要求的“规矩”,就是每天早上去上学以前,要把地给扫干净,把床上的被子给叠起来,没有商量余地的,不做好就不要去上学,我就只能做,是不是?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的每一天,这件事情就没有变过,没变过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养成了非常好的习惯,第一是收拾家里,到现在为止,当然我住的房子不算大,已经300多平米了,我这样的住300多平米很正常吧,我周围的房子都是两三千平米的,我们家没有请保姆阿姨的习惯,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收拾,我发现我爱人怎么收拾房子都不如我收拾的干净,为什么,从小到大的习惯,就这么简单。我在大学宿舍的时候,我们宿舍每年都是北大卫生先进宿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喜欢把被子整理的干干净净,因为同一个宿舍,我除了整理我的被子,我还把其它同学的被子也一起整理了。不要忘了这样的一个习惯,背后延续了另外一个未来对孩子的成功来说极其重要的能力,就是有条不紊的能力,而有条不紊实际上是一个人能做成事情很重要的能力环节,别看这种小事情。

第二个能力就是我做饭特别好吃,这是真的。我女儿在国外的时候我去看她,她就不买食堂的饭了,我给她做饭。做饭是怎么学会呢?很简单,从我七、八岁开始,那个时候农村都特别地忙,没有农忙和农闲的区分,我父母都是不可能在家里的,所以又定了另外一个“规矩”,我跟我姐两个人一人做一天饭,那个时候做饭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的,炒韭菜、炒油菜、炒白菜这些东西,最多加个鸡蛋。到了夏天,因为我家在长江边上,我可以到长江里抓鱼,摸虾,抓田螺,这样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你做的菜慢慢地变好吃了,当你家里有亲戚朋友来的时候你就会愿意主动去做菜,大家一赞扬,你就更加愿意去做菜了。到后来我大学毕业以后,自己住在北大有了自己的煤油炉,自己还不断更新做菜技。后来我发现,比如说我们规定孩子每个礼拜,不管你多忙,当然现在高考的学生就没有办法了,再忙都有两个菜必须是你做的,哪怕一个菜,第一这个孩子会有成就感,再怎么难吃都会吃;第二其实做菜中间,孩子还会学会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比如放多少油,放多少盐,什么时候放,全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其实是可以培养孩子们做事情的常识的,非常地重要,当然我讲的这些“规矩”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矩。

再比如说,再说到我儿子,现在到了十三四岁上网比较多了,而且他们的学校是要求全部用电脑写作业的,这样一来我发现如果他上网上得多的话是有问题的,所以我给他定一个“规矩”:第一,你可以上网,这个没有问题;第二,上网的时间是要控制的,除了你上网用电脑做作业以外,你剩下来的上网时间看其他各种各样信息、查东西等不准超过一个小时;第三,由于打游戏很容易上瘾,并且很容易最后上瘾以后爸爸拿你没办法,所以原则上是严禁用计算机打游戏。你每个礼拜都可以打一次游戏,我给他买的用电视机接上的动态立体游戏,你可以把同学带过来打,但是电脑不能打;第四,他有自己的书房,任何时候房门都不用去关上,爸爸随时进去都能看到你,而且你的书桌放的是不能背对门的。爸爸不是要窥探你的隐私,是因为在这个年龄爸爸必须监督你,有的时候网上的东西是不能看的。

我儿子是怕我的,夫妻两个一定要有一个孩子是非常怕的,而且怕了以后,还不能说不愿意跟你交流。我的好处就是,我两个孩子都怕我,但是又很愿意跟我交流,在这点上我做父亲还是比较成功的。所以我儿子知道,这个“规矩”是不能违背的,“我要把门锁上了你能拿我怎么办?”我说那还不简单吗,一脚就踹进去了嘛!当发现这个规矩,他是完全不能破的时候,他知道破了以后有严重后果的时候,当然规矩定的要合理,我觉得我的规矩定的对十三四岁的孩子是合理的,他一直在遵守。他在看网上的视频有时候也会停下来,干什么呢?爸爸跟你一起看看嘛,但是倒过来,如果走过去说,你怎么又在看视频了?你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完呢?还有没有感觉啊?你还要不要脸啊?你说,孩子后面是什么反映,孩子后面是崩溃性反映,但是我们的很多父母就是这样对孩子说话的。

我觉得当家长其实真的不难,讲几个要点,第一,心平气和的脾气非常重要,传递正能量,总是鼓励孩子;第二,要给孩子设立一些行为规矩规范,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第三,要培养孩子学习和读书的热情与精神;第四,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和逆商,让孩子有能够特别善意跟人相处,保持自己阳光灿烂个性的能力。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再来讲孩子的学习。

 

给大家讲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有一位全惠星博士,她是耶鲁大学的教授,是韩国人,她的六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她是在韩国长大的韩国人,她怎么培养的呢?你看下面有句话说,“我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启发,功夫在学外”。妈妈本身要懂得发展自我,就是妈妈本身要变成一个完善的人,不仅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我母亲四岁就说,希望我当一位先生。要创造一个随时随地读书的环境,我给新东方的女人定了一个要求,当你生孩子以后,必须坚持每天让孩子读书,并且喜欢上书,不少人做了。因为我就发现,孩子只要从小到大是在读书的环境中间长大的,这个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这么简单。所以读书非常地重要,孩子从小一天到晚就是吃好的东西,要什么给什么,爷爷奶奶拎着孩子到处乱逛,乱买零嘴,这样长大的孩子,孩子长大了好不到哪里去。再有,感情好的夫妻容易成为榜样,并不是每对夫妻都是感情好的,但是在孩子面前至少要假装感情好,在这方面我也是个榜样。而且要打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愿意跟你对话。

下面这句话也是我一直认可的话,“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子不教父之过,中国的农业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而父亲是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的,所以是子不教父之过。但是现代社会,一定是子不教母之过,中国90%以上的家庭都是母亲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地多,而丈夫一般都在外面打拼,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变得尤其重大,只要是妈妈当不好,孩子就一定不好,这是必然的。而且像我这样的,我跟我父亲天天在一起的,也是我母亲给我的影响比较大。一个家庭哪怕穷到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

所以母亲需要有一些重要的素质,是这个韩国女人总结出来的,坚强的母亲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会怯懦,心胸宽阔的母亲让孩子学会展望未来,善良的母亲让孩子懂得悲天悯人,冷静镇定的母亲使孩子学会坚韧不拔,有修养的母亲会造就孩子的品质。

 

好家庭的四条标准,这四条标准跟我讲的非常地吻合。第一,做事情要心平气和,不情绪化的家长还是更加容易成功;第二,要做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但是并不溺爱孩子的父母,孩子要有安全感,同时有独立能力;第三条也是规矩,是一样的。爱和关怀,一定记住了,不要把它跟溺爱放在一起,比如我们一家一个孩子,尽管现在生两个了,但我们对孩子还是比较溺爱,要什么就给什么。我在面对我的孩子的时候,他们要任何东西我都会提一个要求,当然这个要求有可能因为两个人,我跟我爱人观念不一致,有的时候就被破坏掉。好多年前了,差不多四五年前了,当iPad出来的时候,当时我儿子才只有小学六年级,他就来说,爸爸,我要一个吃iPad,我说好几千块钱知道吗,他说我知道,但是我的同学都已经有了,我说可以,尽管在我看来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用iPad是个奢侈品,但是你真想要也是可以给你的,因为从iPad可以看很多视频图书,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你要知道iPad是很贵的,你不能说要爸爸就给你买,爸爸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我说你看见这20本书没有,把这20本书读完,把每本书中间讲的关键东西告诉我,爸爸就给你买,他说我不要了,我说不要拉倒。又过了一个礼拜又来了,我还想要iPad,爸爸的条件没有变,就是20本书,开始读吧,真开始读了,读了一个月读了十本以后,我出差去了,结果等到我回来的时候孩子手上拿了iPad,我说怎么回事,妈妈给我买的,明白了吗?妈妈说,趁着爸爸出差赶快买,所以就发现这样的夫妻之间如果对孩子的规矩不一致的话,就明显违反了第二、第三条。我不爱我孩子吗?但是我这个作为一个条件,让他完成这件事情,让他知道任何东西获得都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个事情一定要孩子自己愿意要。比如有的父母说赶快到国外去留学,参加夏令营,孩子说不想去,家长说那不行,给你花了三万块钱,你一定要明白孩子要什么,他是不是内心强有力的想要,如果你发现了这个特点以后,就可以来利用这个东西跟他做条件交换了。比如说孩子一说,妈妈,我就是到了夏天就想去美国,假如说你有这个钱的话,我就想参加这一个月的夏令营,好,可以去,妈妈也同意,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三万块钱爸爸妈妈是来之不易的。有的时候我跟我儿子说,这个钱来之不易,他说你不是挺有钱的吗,我说你怎么知道我挺有钱,他说我上网搜的呀,我说爸爸的钱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承认吗,他说我承认啊,我说爸爸的钱不是你的对不对,他说是啊,我说以后爸爸的钱是会捐掉的,你现在要买的任何东西都是爸爸原来努力了以后赚的钱,你今天才有这个钱去买的,所以爸爸为了挣钱付出了很多力气,你今天为了你要得到的东西,也要付出力气,不是一样的吗,你可以不要,只要你想要我就有交换条件,对不对,很简单啊,你以为向孩子提他就会把你揍一顿啊,不会的。

再一个,当你定好规矩以后,夫妻两个一定要一致,不一致的话是很容易被孩子利用的,孩子从一岁开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父母之间的不同,来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这是生物性特性所决定的,更别说小学初中的孩子,太容易通过察言观色来怎么样,有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会挑起父母之间的不和。

第四条,家庭、父母都喜欢读书,尤其母亲喜欢读书,孩子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老婆从北大毕业以后就不喜欢读书了,她没有给孩子读故事书让孩子睡觉的习惯,而我是一个书迷,因为他们并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两个孩子被我强迫着读了一些书,但是在我看来已经读的太少了。

李开复说了一句话,3%的时间管教孩子,要用97%的时间和孩子做朋友,因为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让孩子成为讲理的孩子。咱们中国有一个最大的传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包括今天为止都是这样,就是服从,我们必须服从政府,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是吧?孩子必须同时服从老师,孩子跟老师父母之间平起平坐,进行交流沟通的情况几乎非常地少,所以如何我们能够跟孩子养成一个互相平等交流的习惯,是非常地关键。有没有发现西方的文化特征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小鼓励孩子进行交流、辩论、怀疑,形成批判性思维,在辩论中间孩子也接受了一个条件,就算他提的问题老师回答不出来,也不认为是丢脸的事情。在中国,孩子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不上来,老师当场就会变脸,还会把孩子痛骂一顿,给孩子从小的感觉就是,要么我就是听话,要么我反叛,平起平坐是不可能的,长大以后要么是对弱小的孩子进行欺负,或者自己被别人欺负。李开复教育孩子非常成功,我跟他也是好朋友,他教育孩子比我成功很多,所以孩子需要“规矩”,但是把规矩定好,在规矩之内完全自由,违反规矩要受到提前讲好的惩罚,最后创造出不需要处罚孩子的环境,养成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我跟我的孩子说,人前人后必须是一样的,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到今天为止从来不把门关上和锁上,因为他知道,他一关上,爸爸一脚踹进来。慢慢地,他就变成一个有自律行为的孩子了,他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到现在,有些东西要鼓励他了,今天早上我陪他去上学,他背着书包去上学要十分钟,我陪他走过去,不是说怕他路上被人抢劫了,我就是为了利用这十分钟时间,跟他在路上进行交流谈话,有的时候是很无聊的谈话,比如今天早上说,你看杏花开了,春天快来了。这样的谈话是为了让他引起对大自然的注意。我今天问,你有没有班里喜欢的女孩子,有没有女孩子喜欢你啊,他说没有,我说你得赶快了,我记得爸爸在农村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子我很喜欢的,他说真的呀,说这个女孩子在哪儿了呢,我说这个女孩子初中就毕业了,没上到高中,他问为什么没有上到高中,我说中国的情况,每个初中毕业生,当时两个只有一个能上到高中的,那个就没有上到高中,就回农村了,不知道她上哪儿去了,我现在还有印象呢,扎着两个小辫子,学习很好,你现在有喜欢的女孩子没有关系。他下次有喜欢女孩子的事就会跟我交流了,不会说把我骂一顿这种感觉,等等吧。

我说再往后的时候,女孩子会喜欢比较健壮的男孩子,我说这么一个小苗头的男孩子是不行的,他说我们一胖就会被讽刺,我说不是的,每天要求他健身20分钟,结果现在健身了,大概四五个月,结果马上就变得肩膀也宽了,胸也厚了,一看就是英俊小伙子的样子了,我说很快就会有女孩子喜欢你了,这样交流就像是朋友一样。

 李开复又说了另外五个注意的要点。不要用太多规矩来限制孩子的自由,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我儿子他最喜欢的是什么?机械的东西、电子的东西,他对机械电子的东西有的时候是会入迷的。我给他买个3D打印机他就给拆了,装不上去了,然后我买了个电脑也被他弄坏了,弄不上了,我就请了老师来给修,他就很喜欢。

 



【责任编辑:张祥光】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