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聊城的这套书入藏国家图书馆--我国首部为朱氏宗族树碑立传的长篇小说《皇姓朱家村》

两位作家历时十年写成,堪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本网讯(熊辉 王海珠 陈金路)春节前,由聊城著名作家朱晓光、朱梦棣历时十年写成的我国首部为朱氏宗族树碑立传的长篇小说《皇姓朱家村》,正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4套(每套分上中下三册),供读者查阅。2月13日,拿到捐赠证书后,朱梦棣兴奋地告诉记者:“《皇姓朱家村》被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10年的汗水算是一种精神上的回报。”

13.jpg

图一:国家图书馆,作家朱梦棣手举国家图书馆证书

12.jpg

图二:著名作家朱晓光在陕北采风,七星庙是佘赛花与杨继业定情之处

据了解,2019年1月刚刚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皇姓朱家村》,每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共计75万字,属白金作家书系,封面采用了南宋大儒朱熹的书法,并辅以清明上河图,新颖别致,让人过目不忘。

聊城莘县有个董杜庄镇,董杜庄镇有个三界碑,连接三大区(华北、中南、华东)、三省(河北、河南、山东)、三县(大名、南乐、莘县)、三镇(束馆镇、福堪镇、董杜庄镇)。国务院于1990年勘立了冀鲁豫“三界碑”标志桩。董杜庄镇有42个行政村,比较有名的,一个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的祖籍地——梁丕营村。鲁迅说,将来取代丁玲成为女作家中佼佼者的必定是萧红。萧红塑像屹立在莘县徒骇河公园北岸名人广场,塑像整体为汉白玉雕塑,高3.5米,重达20吨。另一个就是后朱家村,后朱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大村,据史料考证,村民祖辈是元末明初从安徽凤阳迁徙至此,始祖朱子真。后朱家村与梁丕营村直线距离3公里。这部以莘县董杜庄镇后朱家村为创作背景的鸿篇巨著《皇姓朱家村》的问世,使得后朱家村与梁丕营村成为文人村,使得“三界碑”所在地的董杜庄镇,一跃成为“文人镇”。

据悉,《皇姓朱家村》为世界朱氏联合会监制,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白金作家书系”,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供读者查阅。

11.jpg

图三:朱德委员长儿媳赵力平女士(左)与作家朱梦棣在中国朱子国学大讲堂

新闻延伸:《皇姓朱家村》背后的故事 

当记者看到刚刚出版的《皇姓朱家村》上中下三册书时,顿时感到异常震撼。以莘县董杜庄镇后朱家村为创作背景的鸿篇巨著里究竟有多少动人故事?两位作者又有何来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抽丝剥茧”。 

故事里的事是莘县的事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朱氏家族繁衍生息,因人杰而地灵,处处扎根开花结果,绵绵密密,而今又逢盛世中华,作者用浑厚的白描手法,塑造了生长在清朝末年的少年郎朱怀兴,小名牤子。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叙述的是发生在冀鲁豫莘县马颊河畔以及北京皇城根下的故事,朱家村19岁小青年牤子,身上流淌着中华炎帝和大明皇帝的血液,从小受到《朱子家训》的熏陶和教养。牤子是个男子汉,他很小时父母就去世了,十五六岁就挑起了夺回财产、振兴家族、光宗耀祖的生活重担。19岁,他就推起小红车南下数百里去集市贩粮食。一路风霜不用说,回来的路上,他还遭遇了剪径强盗,并从此与西北乡的杆子结下了梁子,为以后的行走江湖埋下了众多隐患。但牤子并没因此而畏惧、退缩。

3.jpg

图四:著名作家朱晓光

行走江湖奇遇艳遇频频的牤子,为人仗义、为商诚信、为事励志。诚信敦厚,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给武老大千里送金银,不粘手,不贪不昧;期间,给新结交的朋友范竹先还清债务,仗义疏财,行善乡里,和睦邻舍,潇潇洒洒、清清白白做人,人称小孟尝。之后,赶着噘嘴骡子地排车进京游玩,巧遇皇上,喝花酒,逛八大胡同,进紫禁城,摔跤比武,八达岭军营当十天百夫长,闹出好多笑话。

朱家村,众村民命运跌宕,痴男怨女,爱恨情仇,高潮迭起。作者倾十年之力,用巧妙的构思,使故事情节新颖,让人物活灵活现,写尽了世态百相,令读者意想不到其中的精彩和有趣。作者还多处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冷幽默更是随处可见,处处闪现人性的光辉。这是一部中国清朝末年乡村田野史诗巨著,堪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更加值得称道的是,《皇姓朱家村》很好地诠释了《朱子家训》中的做人处事之道,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滋养人心,由此增加了故事的深度,让读者掩卷反思,体悟世间大道。

10.jpg

图五:火箭军朱忠良将军(右)与作家朱梦棣在一起

9.jpg

图六:火箭军朱忠良将军题字(右)

聊城巨著作者实力不俗 

耗尽10年心血,才让这部书付梓问世,两位作者有何来头?记者采访得知,朱晓光、朱梦棣均出生在聊城莘县后朱家村,二人系叔侄关系。

朱晓光是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自幼读书,尤喜草根、历史、战争文学。大学毕业后,先在莘县城里教书,后到乡镇工作。当过乡镇武装干部、党委秘书、党委副书记。期间,兼任过村支部书记、管区第一书记。长期生活在最基层,开展三农工作,致力于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建立瓜果、食用菌基地,促使农民增收等,乃至领着千百农民背乡离井挖河修渠,尽尝乡村百姓的风霜雨雪、酸甜苦辣。进城后,他在县直机关工作,业余时间写点儿东西。尽管生活多波折,但他不忘初心,走进农村和企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创作百姓所需要的文学作品。

4.jpg

图七:捐赠证书

6.jpg

图八:作品登记证书

1.jpg

2.jpg

图九:该书重达三斤多

朱梦棣,现居北京。电影电视剧制片人、纪录片导演、作家。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总制片人,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执业制片人。朱梦棣担任电视剧《五月花开》总策划、总制片人,该剧2013年12月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黄金档首播,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华宝石文学奖”“优秀文艺作品奖”等三项大奖。朱梦棣担任自然资源部院线电影《寻明胜》总制片人,该电影被定为自然资源部“两学一做”影视教材,并入围第十三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成为自然资源系统第一部冲击到国际电影节的电影。

二位作家曾合作在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山陕会馆传奇》;长篇小说《大运河会馆传奇》(43万字),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大运河文化征集”选拔为重点孵化项目,被地质出版社、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确定为电视剧重点项目;长篇小说《大运河浪花醉春风》(39万字),被定为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重大题材作品。

 7.jpg

图十: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钢权(左)与朱梦棣

14.jpg

图十一:聊城晚报专版报道

【责任编辑:王海珠】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