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日本当代艺术收藏家的藏友对宫津大辅此人一定极为熟悉。作为平民藏家的代表,他早已成为鼓励工薪阶层收藏的绝世楷模。
虽说在日本,有着极为深远的收藏传统,但如果细究日本收藏界,却很难找到如乌里·希克、查尔斯·萨奇级别,手握话语权的大收藏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大师成为日本大企业的囊中之物,在经历日本经济衰退后,艺术品市场的泡沫也被戳破,企业逐渐退出艺术品收藏市场。90年代末起,一批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收藏家逐渐崛起,成为推动日本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日,在香港艺术中心把目光投向这批正活跃于日本艺坛的收藏家,举办了《第四届“收藏家当代艺术藏品展”》,从展示这些收藏家的藏品,不仅可以看到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亦以此揭示当下日本的收藏现象。
“日本没有超级明星藏家,每个人的尺度都恰到好处。”《第四届“收藏家当代艺术藏品展”》客席策展人之一Roger MacDonald说道,“英国有查尔斯·萨奇、瑞士有乌里·希克,所有的话语权都集中在一位收藏家身上,多元化消失了。这次展览我们决定展出7位藏家,是非常综合的群体。”与正在香港太古坊ArtisTree展出的希克藏品展“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以个人收藏梳理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发展史不同,《第四届“收藏家当代艺术藏品展”》从7位收藏家的藏品出发,将这些艺术作品整体视为一个更宏观故事的一部分,交叠地呈现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参展之七位收藏家当中,有泽敬太收藏了很多日本和国际摄影师的作品; 宫津大辅则以“工薪族收藏家”身分著称;森佳子是森美术馆的创办人,也是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大林刚郎致力于年轻艺术家的收藏;末松亚斗梦的收藏以丰富的摄影艺术闻名;高桥龙太郎的收藏始于1990年代中期,涵盖当代艺术大师及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吉野诚一是非牟利画廊CAPSULE的老板和营运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展人把展览的重点放在作品所呈现的发展趋势和倾向,把整个展览划分为四个部分:“影子与梦境”“与过去对话”“身份的再现”“现实的反映”。在展厅门口,日本重要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大型雕塑《Hi,Konnichiwa!》作为整个展览的起点,揭开日本的当代艺术发展史。“《Hi,Konnichiwa!》是2004年在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的装置作品,少女与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玩耍的狗狗,艺术家这系列作品呈现青春期的少女对周遭世界的新鲜与惊奇感受,是对幸福的期盼与憧憬。因此,色彩鲜艳少女与狗狗布满的俏皮圆点,不再是给人沉重气息的幻觉产物,而是洋溢喜悦传递‘爱与和平’朝气的象征。”策展人介绍道。
这件藏品来自精神科医生高桥龙太郎的收藏,草间弥生代表着60年代的日本当代艺术,“反文化”在全世界成为主流,对整个社会有极大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高桥龙太郎。“他对于人的精神、心理问题有深入的思考,也许这影响了他看艺术的观点。尽管当时草间弥生已经出名了,但作品还没有到达很高的价位。”Roger MacDonald说道。
沿着文化潮流,高桥龙太郎开始系统地收藏草间弥生的作品,同时也有意识地展开“高桥收藏”。“我所感兴趣的是人类的不寻常之处。拿绘画来说,并不是模拟自然或模拟固有形式的绘画,而是极端地表现人类身心正在碰触一种极限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与我的背景是相连结的,也就是说,精神医生的背景和艺术收藏没有联结,但在所关心的议题上相互影响。”高桥龙太郎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在展厅中,由吉野诚一收藏的田中功的一系列铅笔画,聚焦于1950年代后日本所发生的艺术创作与演出,是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缩影。艺术家采用著名的艺术作品的相片来描绘日本战后艺术发展的里程碑,由“具体”运动开始,到1960年代的反艺术及非艺术和1970年代的物派,以及最后在1970年代后期的日本录像和摄影,绘制出其特殊的发展路线,巧妙地将当今日本当代艺术与其近现代艺术史连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