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 见习记者郝翊唯】昨夜重庆女孩周阿奋向记者讲述了她和她的表演工作室的故事。她讲到,她回到家乡重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乌塔哈根专业表演训练工作坊”的初衷,是要把美国现代最棒的表演训练体系带到中国,在培养更多国际性专业演员的同时,也推广大众表演观,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表演,通过体验表演,释放自己;让学习表演,成为他们寻找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
周阿奋是她给自己起的别称,起这个名字的初衷是,她希望自己度过人生的方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用有限的时间去奋斗。

敢想敢做的重庆女孩儿
名如其人,现实生活中的周阿奋是一个敢想敢做的姑娘,曾跟随陆川导演,就职于陆川工作室,参与了《南京!南京!》,《王的盛宴》等大片制作。后来又到纽约的曼哈顿表演学院HB(HerbertBerghof ) Studio和The Neighborhood Play House戏剧学院留学深造。学习了乌塔哈根的戏剧表演体系和Meisner Technique,这是现在美国非常核心的两大演员训练体系。


起初周阿奋到美国学习表演的初衷,也是希望成为一名演员。但当她到了美国,经过一番学习体验后,她感受到了表演艺术的真谛。

回国后,她毅然改变了初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乌塔哈根专业表演训练工作坊——周阿奋表演工作室。很多人曾反对她把表演教室放在二线城市的重庆,即便要做,也是“北上广”这些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
但是周阿奋坚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艺术,只要有思考的地方就需要文化。

于是,她在故乡搭建起了一座表演教育的国际桥梁,把国外最先进的表演教育观念带回来,并融合中国的文化,让中国的戏剧教育更加完善,更加趋于成熟,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戏剧爱好者可以走出去,看看美国的戏剧文化和戏剧教育理念。
学习表演是一种寻找快乐的生活方式
乌塔·哈根(Uta Hagen,1919-2004),是美国当代的著名演员,曾三次获得东尼奖,曾是纽约H·B工作室重要主持者和主要讲师,学生有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人。著有被誉为‘美国演员的圣经’的《尊重表演艺术》和《演员的挑战》。
乌塔哈根认为:人的身体里有无数个自己,你一定要看到一个全像的自己,然后你就可以更加的包容,更加的理解你的关系。
“闭上双眼,张开双臂,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周阿奋让在场的人们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去拥抱你眼前的陌生人。

这正是周阿奋表演工作室的独特之处,学习表演,就是可以让人们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自己。
透过周阿奋我们还了解到,在美国纽约大大小小的表演教室里,经常会坐满了来自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无论是律师、银行家、政府官员还是厨师等等,从十几岁到七八十岁,都会选择在工作之余,去学习表演,但目的却并不是要成为演员,甚至并非为了学习表演本身。他们一同汇聚表演课堂,去释放生活上、工作上的焦虑,去享受自我探索的快乐。学习表演,成为了他们寻找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

为中国的戏剧教育添砖加瓦
事实上,很多国家都会有戏剧教育。一些大学也会把表演学作为必修科目。除了提高临场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虚拟情景中的角色扮演,获得对人类复杂情感的认知。
但在中国的当下,我们的戏剧教育还是很匮乏的,而对于表演,周阿奋说: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之初,建立一个正确的表演观念,于是“周阿奋表演教室”,一间国际表演训练工作坊,就在这样的际遇里,在重庆嘉陵江边,含苞而出,奋发生长。

周阿奋自己说,她用自己十年的青春证明了自己,一个在地球上可以实现的理想,只要你想,就有可能实现它。
谁曾想到本科读法学专业的她,能成为久负盛名的HB学院近十年来唯一的一位全日制中国学生;又有谁能想到,周阿奋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中国第一个乌塔哈根专业表演训练工作坊呢?
一间表演教室,一个关于自我寻找的地方
在这里,每周都会有表演课,和不定期的公开体验课。不限年龄、不限地域、无关行业、无关阶层,在这里,放空一切,不再压抑,在角色的世界里,去找寻生命本源中最真实的自己。



另外,她的工作室还有一个独立的版块就是美国表演留学,包括游学和留学。
据周阿奋讲,她要做的就是国际表演教育的一条龙服务,从咨询选择到落地住宿入学,利用她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给所有有需要的人最专业的咨询和服务。让更多的中国学子有机会体验到美国当代最棒的表演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