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海南定安讯 林惠慈 通讯员陈春羽 报道】“来,灯光慢点调,渐渐暗下来……” 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随着剧场舞台灯光的逐渐暗灭,帷幕落下,观众掌声响起,新编大型现代琼剧《祖宗海》迎来谢幕,导演兼主演张昌义眼中有泪光闪动,顾不上擦拭满头汗水,朝着观众席深深鞠躬以示谢意。

▲演出现场
7月26日晚,《祖宗海》在此演出,定安县琼剧团的演员们,在舞台上鲜活地展示了潭门渔民被海盗抓扣,在国家的解救下回家后再造大船出远海的充满雄心壮志的故事。
“他们演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的心随着海潮的汹涌,和渔民的深情一起澎湃。”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这是定安县琼剧团连续四年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四年四场戏,不仅让琼剧走出海南,让更多人认识琼剧,还让琼剧之花绽放岛外,深受好评。
“经过前三年的演出,很多北京戏迷已经对海南琼剧有所耳闻,现在,他们会带着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观看琼剧,对琼剧的艺术性和创新性有了新的要求,对剧团演员的整体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徐姝璟说,多年来,定安县琼剧团秉承着发展琼剧事业,专心演好戏、出好剧,为讲好身边故事、海南故事不断精益求精。
“2018年年底,在一次机缘巧合的聊天中,听到潭门一个渔民的故事,他们对南海那种坚守的情感让我很震撼,我顿时就有了灵感和方向。” 定安县琼剧团团长黄茂安说。《祖宗海》剧本的大致方向确定下来后,创作剧本的重担就落在了定安县琼剧团的编剧和演员徐姝璟身上,2019年1月开始,她和黄茂安等人前往琼海潭门实地采风,了解当地渔民捕鱼作业和日常生活习惯,走访当地村干部、到更路簿研究中心收集资料……两个月的时间,《祖宗海》的初稿诞生了。
前后5次细致的采风为演出增添了诸多细节。鱼篓、竹筐等舞台道具从潭门带回来,演员服装要具备当地特色、符合人物身份,徐姝璟将船来船往的潭门渔港、出海归来的渔民们忙着搬运新鲜的海鱼、出海穿红衣等真实情景经过艺术处理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能看到潭门渔民的真实写照。
“剧本一定,马上就开始排练,一刻都不敢松懈。”徐姝璟说,经过三次进京的历练和演出,剧组的演员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团队精神,在排练过程中,剧组演员不怕苦不怕累,为了一个细节的磨合讨论不休,为了一处修改多次排练,寻找最适合的表现方式。
黄茂安表示,每次演出都有很多人在背后为他们默默付出。从剧本筹备开始,县琼剧团就得到定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旅文局还为他们解决了剧团排练场地、服装道具、资金等等问题。来到北京,还有一群在北京的海南老乡为他们忙进忙出,让他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专心准备演出。
“怎么做才能给观众最好的演出,怎样把海南故事讲好,是剧团的目标和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剧组所有人员的努力下,7月18日,《祖宗海》在海南戏院成功首演,7月26日、27日,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此次琼剧演出还首次利用多家网络平台进行直播。网络点击量达744万多人次,线上线下观众反响强烈。“通过观看网络直播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人知晓琼剧、了解琼剧,大大拓展了文化艺术的传播边界,今后会有更多人看到海南琼剧的。”县旅文局主要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