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辽宁岫岩10月11日电(李学坤 王同文 通讯员赵晋羚)在10月9日至11日举行的全国第十届玉文化节暨“玉星奖”评选活动中,具有玉都之称的岫岩再次夺取参展作品数量第一、入围精品数量第一、获奖作品数量第一,共获金奖3个、银奖6个、铜奖10个、最佳创意奖17个、最佳工艺奖16个、优秀奖34个。

全国第十届玉文化节暨“玉星奖”评选开幕式

颁奖晚会现场,岫岩玉雕获奖作品数量第一
玉雕新生代逐渐崛起
十年来,踏着玉文化节的铿锵脚步,岫岩玉产业发展由稚嫩走向成熟,岫岩玉雕文化由肤浅走向深厚,玉雕人才由聊聊无几走向人才济济。十年,岫岩玉一路走来,一路风光。

技师正在雕刻

辽宁唐艺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玉雕大工匠领军人物唐帅为参观者讲解玉雕艺术品

唐帅艺术馆展出的“东北风”系列玉雕作品

辽宁雨桐玉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


辽宁雨桐玉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展出的“新时代中国巨型玉雕长城”
自2010年以来,岫岩玉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以辽宁唐帅艺术馆和辽宁雨桐玉文化博物馆领军企业为代表,致力于岫岩玉创新的一批雕刻队伍,形成了具有岫岩玉雕特点的理论和雕刻风格,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性、风格清晰且具备地方文化特点的作品,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岫岩工”及“岫岩派”玉雕风格。作品在“天工奖”、“玉星奖”等国家级大赛中屡获殊荣,多次获得金奖。使“玉星奖”助推了一大批岫岩玉雕刻人才,他们通过岫岩玉创作,让人和玉一起成长,涌现出一批玉雕新秀,有的已经国家级玉雕大师,成为岫岩玉雕的骨干力量。他们青春洋溢、怀抱梦想,创作的作品正处在艺术创作的快速上升期。为岫岩玉雕的品牌树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玉雕产业前景更加广阔
岫岩玉作为岫岩的瑰宝,玉质细腻,色彩丰富,艺术创作和市场价值空间巨大,大批“玉星奖”作者牢记自己有着传承一个文化的初心和做大一个产业的使命,不断认真学习,总结经验,为岫岩玉雕刻艺术的不断发展,为岫岩玉文化的有序传承,为岫岩玉产业的持续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岫岩因玉而名、因玉而兴,玉雕是岫岩玉文化产业的根基,提高玉雕艺术水平关键在人才、重点在大师。时代的发展在继续,人才的建设不能断档,为此,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着力借助“玉星奖”的功力,培养了一批80后新生力量,让岫岩玉雕刻技艺薪火相传,持续发展。

颁奖晚会

近年来岫岩满族自治县以“玉星奖”为契机,致力于培养、汇聚高端人才,打造玉雕人才的“航母”。目前已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级师19人,市级84人。岫岩玉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2人,县级20人。拥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5人,省级55人,市级228人,以及省级玉雕师37人,拥有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3人,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21人,中国玉雕大工匠领军人物1人,中国玉雕大工匠2人,中国玉雕艺术突出贡献人物2人,中国玉雕工匠8人,中国玉雕技术能手15人。为强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岫岩满族自治县委县政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措施,广泛扶持鼓励各大美院及高校老师到岫岩开办玉雕培训机构的同时,还致力于建设玉雕造型、玉雕设计、人文传统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玉雕艺术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集创作、研究、实践于一体的高层次专业玉雕艺术人才,让玉雕人才不断涌现,并且将依托高端玉雕人才的培养,撑起文化大产业的旗帜。

中国岫岩玉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玉文化产业富民强县
玉文化产业是岫岩,亦是辽宁的一张特有的名片,玉文化产业既是富民产业,也是强县产业,更是民族之魂,在促进岫岩经济社会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玉星奖”的设立为提升岫岩玉雕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形象、开拓市场、促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十届的“玉星奖”评选活动,累计吸引全国各地参评作品7000余件,有700多件作品获得金、银、铜等奖项。
“玉星奖”评选活动经过十年发展,已逐渐成为引领国内玉雕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玉星奖”获奖作品更成为买家争相收藏的目标。通过十届“玉星奖”评选活动,全国各地嘉宾2000余人应邀参加了“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学者讲座”等一系列学术活动。目前,岫岩满族自治县已形成8个专业市场,玉器加工企业3000多户,商业零售企业5000多户,年创产值25亿元,年实现利税5亿元。

领导和专家参观玉雕作品
十年磨一剑,岫岩玉文化艺术节的各种活动,已成为提高岫玉知名度、弘扬岫玉文化、促进玉雕上档升级和以节会友、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助推岫岩经济快速发展的快速列车,岫岩玉也成为岫岩乃至辽宁省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