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读《皇帝大婚图册》 看“四爷”娶“若曦”

这些天,一场婚礼火了,当看到身着枣红色龙袍纹样礼服的吴奇隆迎娶一袭粉嫩凤褂的刘诗诗的画面时,大家都为“四爷”终于娶了“若曦”而非常开心。

若真能穿越回300年前,“四爷”雍正的婚礼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由于雍正在继承皇位前已经成婚,所以他并没有在紫禁城内举行过大婚典礼,甚至他的成婚年龄在文献上也没有明确记载。事实上,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举行大婚典礼,只有幼年即位的皇帝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而成年后才坐上宝座的皇帝,只能是补行一个仪式而已。在清代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与雍正皇帝一样,即位前即已成婚,末代皇帝溥仪的婚礼则是在清朝被推翻后举行的,因而在紫禁城中举行过婚礼的皇帝仅有幼年登基的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四位。那么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王朝,皇帝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隆重场面,又反应了怎样的礼仪制度?

历来研究皇帝大婚礼仪,其礼仪渊源可追溯至西周《仪礼·士婚礼》,《仪礼·士婚礼》记载,自周代以来的婚礼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古称婚礼中的“六礼”。清代皇帝的婚礼仪式也大体遵循古制,但更为隆重与讲究。以光绪帝的大婚礼仪为例,当时的内务府员外郎庆宽等人所绘制的《皇帝大婚图册》用写实的笔法再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外朝礼仪全景,整个婚礼极其隆重,分别经过了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仪式。这诸多繁杂的礼仪若按照时间归纳,则可分为婚前礼、婚成礼和婚后礼。

 

0u=1654235801,3104087722&fm=21&gp=0.jpg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婚前礼:皇帝也需要给“彩礼”

清代皇帝的婚前礼,主要包括纳采和大征两种礼节。不过在婚礼之前,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常看清宫戏的话应该比较了解,就是选秀女。清代宫廷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女的活动,由于清代的统治者是满族,所以秀女也只从八旗中挑选符合条件的送入宫中,后再经过皇帝复选,确定皇后和妃子的人选。不过位高如皇帝,他们的选择也多为权利所制衡,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幼年登基的光绪帝便是如此。以听政、训政之由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在光绪大婚前为他定下的备选秀女中有她的弟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等。按照清宫惯例,凡是皇后中选,即授予如意一柄,妃子中选,则给予红绣花荷包一对。当时,光绪帝对德馨的两个女儿十分中意,准备授给如意,却被慈禧太后加以阻止,并暗示授予其侄女,无奈之下,光绪帝只得将如意授予了叶赫那拉氏。

言归正传,被选中的准皇后回府等候大婚,从此时起,便真正进入了婚礼的各礼仪程序。纳采礼,即后世民间所谓的订婚礼。其实清代皇帝大婚,皇后的选择既已通过选秀女的形式,并不存在订婚礼程序,只是皇家要表明尊崇古礼,举行纳采礼。清代皇帝大婚的纳采礼物为配有鞍辔的文马四匹、甲胄十副、缎百匹、布二百匹,顺治朝还包括喝奶茶用金茶筒1个、银盆2个。清朝统治者以骑射与尚武为立国根本,所以在纳采礼物中把马匹、甲胄列入其中,并且占有首要的位置。

在纳采礼之后举行的筵宴,称为纳采宴。与民间不同的是,清代皇帝大婚纳采宴的承办,改变了主宾关系,并不是由皇后父母设宴款待皇帝派出的使者,而是皇帝要派大臣代表他,赐宴给皇后父母,以感谢他们为大清王朝养育了可母仪天下的皇后。

清代皇帝大婚纳采礼之后行大征礼,即古代的“纳征”礼。征即证、成之义,又称纳币。之所以称为“大征”,表明其礼物之规模宏大。清代皇帝婚礼大征礼物区分出礼物与赐物,即给皇后的为礼物,给皇后家人的为赐物。按《大清会典》记载为: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二、银盆二、缎千匹、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另有赐后父后母黄金百两、银五千两、金茶筒一具、银茶筒一具、银盆一具、缎五百匹、布千匹……

 

婚成礼:先册立后“迎娶” 皇后要带着“身份证”入宫

清代皇帝的婚成礼是整个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经过这一礼仪,双方才可确立夫妻关系,礼仪程序包括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并且还有坐帐礼、跨火盆及马鞍的习俗。

册立与奉迎礼,这是皇帝大婚礼中最为隆重的礼节,实际上是两个相连续的礼仪。册立礼就是向“准皇后”授予象征皇后地位的由黄金制作的金册与金宝,它们就如同皇后的“身份证”一样。清代金册镌刻以满汉文,金宝亦镌刻以满汉文,其形式与皇帝御宝形式相同,现今故宫博物院还典藏有清代册立皇后的满汉文“皇后之宝”,按光绪《大婚典礼红档》记载,制作金宝用金550两。册立礼在皇后府邸举行,经过这一礼节,“准皇后”才真正确立为皇后的身份,然后才有皇帝遣使迎娶的程序。与民间婚礼最大的不同,是平民在举行婚前礼以后,须由新郎亲自前去迎娶新娘,所以称此为“亲迎礼”,而贵为天子的皇帝,绝对不可能屈尊前去迎接,必须派遣使节先到皇后府邸对其进行册立,然后再把皇后迎入宫中,因而皇帝婚礼中称为“奉迎礼”。

皇后入宫时所乘坐的凤舆,并非与民间一样的红色喜轿,而是皇室专用的明黄色轿,并且上面没有“喜”字,而是要提前在凤舆内放置御笔“龙”字,光绪帝大婚时凤舆内的“龙”字为皇太后慈禧所写。皇后头遮绣龙凤同合纹的红缎盖头,坐在凤舆内向宫中行进时,需一手持金质双喜“如意”,一手持苹果,以谐音平安如意。到了乾清门,才算到了皇帝的“家”,皇后则要在乾清宫阶降舆下轿,交出手中的如意和苹果,还要再怀抱一个金宝瓶跨过火盆,才能进殿内,等到了洞房坤宁宫时,再要跨过放置在两个苹果上的马鞍,寓意为平平安安,之后才能行合卺礼。

合卺礼是诸礼中真正代表二人结为夫妇的礼节,也是现代所说的交杯酒之意。清代皇帝婚礼中的合卺礼在洞房即坤宁宫内举行,卺就是瓢,把一个匏瓜分成两半,做成两个瓢,帝、后各端一个,喝下瓢中的美酒,就是合卺,象征着婚姻美满,永结琴瑟之好。

 

婚后礼:“家”礼之外还有“国”礼

清代皇帝的婚后礼包括庙见、朝见、庆贺、颁诏和筵宴,婚成礼完毕后,皇后须与皇帝一起去皇家的宗庙祭祀,称“庙见”,以求得祖先神灵的接纳,朝见礼是择吉日皇后到慈宁宫向皇太后所行之礼。之后的礼节则表明了皇帝大婚与臣庶最大的不同,是在“家”礼而外增加的“国”礼,即增加颁诏礼、庆贺筵宴礼等,筵宴结束,皇帝大婚礼仪的帷幕才终于落下。

如此大排场的婚礼耗费也是相当惊人的,据有关材料统计,在光绪帝大婚中,计用黄金4126两,白银4,824,183余两,制钱2758串之多。相关费用共折银达550万两,约占当年清政府财政总收入的1/4。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