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珠海10月28日电(申成勇)10月27日上午,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区各镇(街)文化站协办的斗门区第四届民俗文化节暨第八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活动在白蕉镇南澳村举行。

图:“斗门水上婚嫁”船队徐徐驶向新郎等待的码头。
第八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在斗门区白蕉镇南澳村举行。来自澳门、河南、河北、江西以及省内中山、东莞等地的18对新人,以水为“媒”,以船接亲,通过疍家习俗感受幸福时光。
上午9时30分,18位新娘分别登上18艘接亲花船。新娘伫立船头,一袭红装光鲜亮丽;新郎则在终点码头翘首以待。

长约2000米的南澳涌河道,船队成“一字型”徐徐前行,每艘船上的大妗姐唱起悠扬的咸水歌,场面蔚为壮观。一个小时后,花船到达码头,新娘上岸“跨火盆”,寓意踏进郎家从此吉祥如意。经过主婚、拜高堂、新人发言等环节,18对新人携亲朋好友入席开宴,享受斗门美食。
龄最大的新娘今年50岁,来自陕西。她告诉记者,回想当年的结婚场景,没有仪式,只有一件红棉袄。为弥补当年的遗憾,在珠海工作的女儿偷偷替她报名参加“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用这种方式体验当地婚俗,太高兴了,我很喜欢。”

据悉,“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是珠海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船接亲,以歌祝福,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习俗。截至目前,“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已举办了八届,共有145对新人参加。
另悉,“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为历时2个月的第四届民俗文化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个民俗文化节吸引国内外游客6万多人。此届民俗文化节通过深度挖掘斗门民俗文化资源,以灵活新颖的表现形式,实现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创造出了更多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民俗文化产品,全方位展示了斗门非遗传承保护成果,促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了文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