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有解吗?

前段时间,剑桥英语通用五级考试开放报名几分钟内,北京、天津、上海等考点瞬间报满。甚至因为人数太多,报考系统一度崩溃。为了抢到报考资格,家长除了亲自上阵外,甚至还找了“黄牛”帮忙排队抢报,选择外地考点。

值得注意的是,报考此项考试的多为小学生,而考级、培训班的热度并非一时之风。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上的项目层出不穷,花样万千:十万元的乐高班、两万元的跳绳班,甚至还出现了被网友戏称交智商税“量子波动速读”的培训班。有需要就有市场,不少家长愿意为此“投资”,希望孩子的起跑线能往前推进一些。

家长的这种“教育焦虑”是不断发酵的心理恐慌,这一问题看似老生常谈,却也随着时代的急剧变化而不断地翻出“新意”。改革开放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教育改革解决了诸多民众感到困难、困惑甚至焦虑的问题,然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焦虑不仅未能解决,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家长怎么了?

问诊

2018年9月,由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家长焦虑指数报告”),以“70后”到“90后”家长人群为调查对象,收集了全国3205份有效问卷,报告显示,中国家长2018年教育综合焦虑指数达到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尤其在孩子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而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则呈现递减趋势。

家长教育焦虑的现象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就有研究者指出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状况主要表现为:对“教育落后”的恐慌贯穿整个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深感“教育重负”的压力、在教育结果上担心“教育无能”。

事实上,今天家长焦虑的范围已大大扩展了,“家长教育焦虑报告”指出:为学区房而焦虑的家长人数过半;“90后”家长已经为孩子教育提前进入焦虑状态;“二胎放开”让“80后”父母“重新焦虑”;考虑到父母能力及发展与教育紧密相关,75% 的家长也开始为自身的成长感到高度焦虑。

家长的高度焦虑还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一个规模巨大而又缺乏规范的教育产业链被催生出来。因为焦虑,让孩子提前“抢跑”学业的现象已成风气。这存在于“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各个关键阶段,甚至存在于新旧年级、学期衔接之间。

探源

“家长焦虑指数报告”从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四个维度来探察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上述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

社会环境因素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有两点:

一是迅速成为新产业链的校外辅导机构对家长教育焦虑的推波助澜,甚至可以说有相当数量的社会辅导机构恶意地利用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使得原本是可以理解的教育焦虑上升为一种“教育恐慌”。诸多教育机构不遗余力地向社会输送“不学就来不及了”的焦虑感,并借此兜售自己的“解决良方”。

二是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爆发性增长,无端地制造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氛围。网络上拼凑内容的流量捕手远多于专业人士,耸人听闻、标题党类的文章的传播优势也远远大于专业文章。关于教育和育儿的虚假、夸张信息越来越多,经无数次再传播,淹没了专业的声音,加上家长缺少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导致被制造出更多困惑和焦虑。

教育资源固然有客观上的稀缺性,但引起家长焦虑的因素较多的是主观上的资源稀缺,即竞争、排名而非教育资源绝对量的差异导致主观感受到的稀缺。例如,尽管一线城市教育资源比其他地区更为充裕,但一线城市的家长恰恰更焦虑。很多孩子即使考上了好学校,但在优生众多的环境里难以具有突出优势,家长的焦虑仍然得不到缓解。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传统的深刻的文化心理。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万众信条,作为下品的“引车卖浆者”备受歧视,延续至今演变成对职业学校的不屑,地方和学校迎合这一趋向的表征就是对高分率、重点率的追求,这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屡减还增的根本原因,也是家长“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挥之不去的情结。

开方

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有解吗?探寻治本之策之前,有必要向全社会问一问这三个问题。

一问:“抢跑”真的能赢吗?

家长因焦虑而让孩子提前“抢跑”的现象已成风气,实在是一种把人生看作一条跑道、一场竞赛的错误认识及过度焦虑之下的“误操作”。有心的研究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究抢跑是否能超前发展的问题,该研究者分析了校外辅导机构教材的超前度,还对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发现,校外辅导班的教材内容比学校教材内容平均要超前四年左右,这严重违反了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小学生创造力思维和探究能力有一定的伤害。

不难推论,这些校外辅导以应试、灌输为特征,对于大多数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养成不仅无益甚至有害。如果家长少看少信自媒体中流传的片面或虚假的信息以及夸大的宣传,多看实证性的研究结论,就不会偏听偏信、盲目跟从了。而且,家长越是坚持真理、注重证据,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也就越不容易被“忽悠”。

二问:“剧场效应”是可以避免的吗?

“剧场效应”本意为在剧场观看演出的前排观众中忽然有人站起身来看戏,由于挡住了其他观众的视线,周围人劝阻无效,而此时剧院管理员又不尽责,未及时制止这一现象,于是越来越多的观众为了能够清楚地观看演出而纷纷起身,并最终导致全场都站着看戏。“剧场效应”的产生来自三个原因,一是看戏的人不守规矩,二是其他人劝阻无效于是纷纷效仿,三是管理员未发挥作用。显而易见,避免剧场效应不仅需要观众和管理员双方的努力,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剧环境,无需起立甚至“躺着”也能视野通透地观赏、轻松愉悦地浸入剧情。

争先恐后的“补课”“加码”等“抢跑”行为,将“起跑线”不断地置前,这不是一种盲目跟风,而是经过理性思考的选择和决定,是由“剧场效应”而形成了一种社会竞争的“场域”。如果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抢跑”,自家孩子却还在“热身”,家长们如何做到“云淡风轻”?当惊叹于一个个“牛蛙”横空出世,自家孩子却还是普通“青蛙”时,家长们又怎能不心急火燎?在重重压力和焦虑的倒逼下,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与标准也在这一过程中水涨船高。

三问:一张“药方”能治所有家长的“焦虑症”吗?

目前所见文献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失,就是没有从区域差别、城乡差别、校际差别和人群差别上讨论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教育焦虑问题,这四大差别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最集中表现,由此也导致了不同家长在教育焦虑上的不同指向、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忽略这些不同所开出的同一张处方,显然不能医治所有家长的“焦虑症”。正因为我们面对的家长教育焦虑是不同指向、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所以也无法开出一张包治“百病”、包治所有“病人”的万应妙方,而应为患上此“病”的不同的家长群体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十多年来政府和学校在为缓解乃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问题而持续付出努力,通过强校扶持弱校的“委托管理”、优质资源充分共享协力共建的“集团化办学”及“一校多校”或“一校多区”等举措,其共同目标是让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以至最终满足民众对“上好学”的强烈愿望。因为当前家长的教育焦虑,基本不是对“有学上”的担忧,更多的是对优质资源的渴求,只有持续不断且大幅度地提高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学习“减压”、为家长的焦虑“败火”、为社会的疯狂补习“降温”,让优质教育成为长流水、不断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道。(作者:杨小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