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实体书店差异化转型的生存之道:“网红”or清静

今年北京共239家实体书店获扶持 踏上转型造血之路

冰与火奈若何 差异化让书店活

2019年很快就要过去了。这一年里,中国文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文学到戏剧,从电影到电视,从综艺节目到电子游戏……新的业态、新的环境,最重要的便是新的格局。

我们看到,戏剧,敞开大门,铺开一条“引进来”的大路;游戏,鼓足勇气,闯出一条“走出去”的前途;影视,扎根生活,重拾观众喜爱的现实题材……不同领域,背后体现的都是一种智慧: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告别2019,让我们回眸中国文艺的新格局。面向2020,一切从“新”开始。

2019年北京市共计有239家书店获得实体书店项目扶持,其中包括特色书店85家、最美书店10家、最具影响力书店2家,扶持资金近1亿元。对此,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曾谈及北京实体书店产业扶持政策及未来发展时表示,政府要做的是帮实体书店转型造血,而不是政府单打独斗,单纯地向书店企业输血砸钱。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纸质阅读量下滑,网上书籍又打折促销,影响到实体书店运营效益的情况下,获得政府资金扶持的实体书店又该如何扭转这一颓势呢?

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获得政府资金项目扶持、被评为2019年度最美书店的PageOne 北京坊店及被评为特色书店的小众书坊后发现,PageOne 北京坊店将继续差异化竞争,做大做强艺术设计和外语文学图书销售;小众书坊则通过 “前店后社”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解决生存问题后,利用政府资金聘用更高文化素养的店员和打造更多独具特色的书店。

人多地方火

游客争相“打卡”店

PageOne 北京坊咋赚钱

12月24日,70余名读者分散在PageOne北京坊店的各楼层中。来自杭州的甘先生陪未婚妻逛到这里,最终他们购买了三本人文社科类书籍,还在该书店二楼一面巨大的落地窗玻璃前同框合影,背景正是灯火辉煌的正阳门城楼夜景。

每天客流两三千人次

甘先生说,他常常往返于京杭两地,他发现北京的一些书店吸收了南派书店的装修风格,无论是店内设计还是图书摆放,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和不拘一格的视觉效果。尤其是位于正阳门城楼下的PageOne 北京坊店,更是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游逛完天安门广场后,必“打卡”的一个网红地点。

“我们一楼24小时营业,现在冬天人还少一些,天气热的时候,来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游客会凌晨两三点钟先到我们这里看书,待到天明。”一位女店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在一楼,有一个很大的公共阅读空间,每本样书上都包着透明的塑料书皮。“这算是我们书店为方便读者阅读,提供的温馨服务吧!能打开的样书我们都打开了并包了书皮,有利于对书的保护。”PageOne 北京坊店总经理陈鹏说道。

他还透露,这家店开业近两年来,平时每天客流在2000至3000人次,节假日能达到七八千人次,暑期最多的时候客流会破万。当客人过多时,他们会采取一些疏导客流的措施,以便让真正爱看书的人有好的阅读体验。

客人逛得多买得少

这么多的客流能否给PageOne 北京坊店带来经济效益?陈鹏坦言,这里离前门商业步行街很近,来这的大多是游客,类似的书籍又到哪都能买到,所以客人大多抱着可买可不买的心理。来店里“打卡”签到,拍一张与正阳门城楼的同框合影就离开了,书店实际经营效益面临着不小压力。

“我们这里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图书16万册,这前期的投入成本是很大的。在场租方面,我们和一家国企合作开书店,物业是国企的,它会根据书店运营状况,阶梯式地从销售额里拿一定比例的提成。相比旁边的影城,书店的销售额要低很多。”陈鹏说道,此外,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纸质阅读量不高,网上图书商城打折力度又大,直接影响到实体书店的运营。鉴于自身的微环境和实体书店经营大环境,他向北京市有关部门申请对实体书店的扶持项目。

做大做强两类图书

如今扶持资金下来了,他打算在图书品种内容上“深耕”,做大做强艺术设计方面的图书和外语文学图书。“我们书店的英文原版书比列高达40%,还有好多艺术设计类的图书,都是直接从国外进口过来的,这些书很少能在网上买得到。”陈鹏还表示,国内学摄影及美术类的读者,需要看到实物,这很考验该类图书的印刷技术质量,为此这一类的图书本身价格也很高。买书的人多了,也直接带动了书店的销售额。

与此同时,销售外文图书,对店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较高。店里聘用了好几名北大、北外的研究生,他们不仅要做图书上架及导购,还要负责活动策展、内容翻译等工作。除此之外,书店还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定期邀请一些知名音乐演奏家,来这里举办小型的音乐会,为书店增添人气,提升档次,打造多元化销售服务平台。

在和读者的接触中,令陈鹏感动的是,一个独自旅行的姑娘来店里购买了百万字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我给她找了几个版本,她比较后,最终决定买下她认为翻译得最好但也是最沉的一个版本。她说要随身带着这本书,自己接下来的旅途还很长,要把这套书读完。”她一手夹着书,一手拖着超大行李箱走出店门,看似踽踽的背影,却并不显得孤单。

人少做冷门

做最清静书店

小众书坊如何生存?

和PageOne 北京坊店不一样的是,位于南锣鼓巷附近后圆恩寺胡同的“小众书坊”则是一家闹中取静、以诗歌为主题的书店,创办人彭明榜是一位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了很多年的老出版人。他此前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小众书坊的小目标就是一天里到店的读者最好不要超过20个人,要做全北京最清静的书店。对此,有人质疑这么少的客流怎么支撑小众书坊的正常运营?彭明榜的回答很简单,“前店后社”,把公司开在书店里,这样大大减少了支出成本。

“线上线下有效互动”

“小众书坊开业两年半时间,我们出版了约130种诗集。在文学诗歌圈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好诗》系列丛书50本中,有30本是在我们这里出版的。另外,我们还陆续推出了以诗歌为主题编写的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天天诗历》,让读者每天都生活在诗意中。”彭明榜向北青报记者介绍道。

在彭明榜看来,很多实体书店没有自己的产品,只是单纯地在店里摆卖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些书大多在网上能买到而且还有折扣,所以实体书店销售状况并不理想。而小众书坊有自己的图书出版产品,并且在自己的网店上原价销售,不跟当当、京东等网上图书商城恶性竞争。这样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员工既是店员又是电商客服,真正实现了电商+实体店的“线上线下有效互动”。

找准固定读者“圈子”

除此之外,小众书坊在两年半时间里还举办了一百多场诗歌分享会及新书发布活动,这里俨然成为诗歌的园地。不少读者都是从全国各地找来,这些人是小众书坊的真正读者,来了往往就会买走不少书。

彭明榜表示,正是由于小众书坊“前店后社”的独特经营模式,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在他看来,眼前最大的困难是人才难题,他要用已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聘用更高文化素养的店员,真正把小众书坊打造成文化地标。

彭明榜的设想是:用一些资金投入再建设,打造更多独具特色的主题书店,比如刚刚试运营的雍和书庭。小众书坊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决定了雍和书庭不能成为第二个小众书坊,他希望两家书店都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并独立发展,期待在未来不同品牌之间能够产生“合力”。

还可以这样

将读者打造成不同的社群

近日,雍和书庭迎来了它试营业的第一场活动——第九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在这里举办“阅读+对话”,共同探讨阅读漫游与城市更新的内在联动和创想。

北京码字人书店创办人李苏皖在这场活动上分享了自己开书店的秘诀,她将书店主题定位于戏剧、诗歌与电影,开业400天,举办了204场活动,成功地打造出城市文化中鲜活的文化现场。李苏皖提出了“新”这个概念:“不仅是空间上的创新,还有内容上的创新。”她还着重介绍了码字人书店制作出品的“沉浸式话剧”。“因为在书店里演出完整的沉浸式话剧,目前全国我们是独一份。”李苏皖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创作人加入,也希望码字人能够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书店,可以长长久久地开下去。

“一个书店”的创办人文海则在这场活动上表示,他作为一个IT创业者,不是一个用传统方式做书店的人,而是用科技服务读者。“一个书店”采用会员付费制,他们给会员提供图书租借、阅读、空间和活动等综合服务。“一个书店温暖一个社区,成长一代青年人”,选择将书店开在社区周边,正是希望更接近用户,服务一批忠实用户,在社群形成一个服务满意度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售卖的关系。文海也表示,这样的定位经过租金成本、客流量、会员转化率等数据测算,在实践中探索会员付费制模式的可持续和可复制性。(记者 张恩杰)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