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中国油画“画工”能否再创辉煌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油画画工曾经开创百亿中国油画产业辉煌,开创世界文化艺术繁荣的辉煌

这里说的“中国画工”主要指香港的“行货油画”画师和内地油画画工,他们一起合作创造了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一个神话:不花政府一分钱,让内地几十万低文化青少年成了油画技工,成了艺术家;开创了世界闻名深圳大芬油画村,开创了百亿中国油画产业;让全世界劳工家庭可以买到来自中国廉价的精美手绘油画,开创了世界文化艺术大繁荣。展示中国画工的正能量。

油画原是西方专有艺术,极少数画家会画,极少富人买得起的天价珍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香港出现一群画师,他们用特异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刷子,刀等,用特异的手法,在特别快的时间画出有特异风格的一系列油画。例如说,一幅60cm*90cm的油画,一个欧美画家可能要用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画好;一个香港画师可以用一天画出两幅或4幅同规格令人喜爱的油画。

以一幅风景画为例,香港画师用特制的大大小小“刷子”,在画布上铺上了底色后,刷子一挥,哗啦啦地就出现一片树林。一两个小时后,你的面前就出现一幅甜美的风景画。这些油画受到欧美买家热捧,得到巨量订单。这些可以反复手绘复制的油画叫商业油画,英文是commercial oil paintings,在香港称之为“行货油画”,实际应该称之为“流行油画”,正如流行的歌曲一样受到追捧。其中最著名的可说是签名Yellow Stone(黄石)的“一河两岸”树林画,至今可能手绘复制了几十万或上百万幅画。各种风格的“美女沙滩”、刀画街景、刀画玫瑰花、山景、白皮树等等,也可能手绘复制了几十万或上百万幅画。这就是香港艺术家创造的神话。

当年,巨量的订单涌到香港,香港无法找到足够的画工完成订单。

一位香港画家想起广州有一间美术学院,也许美术学院教师和学生可以帮画些油画,帮助完成订单。第一批美术学院老师学生做的画,工价很高,又不合买家口味,全部退货。怎么办?

这位香港画家了解到有许多社会青年急于找一份工作,他灵机一动,只要能给他们一份工,而且是美术技工,会有许多人涌来。然而,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办工厂的地方,唯一可以用的就是越秀山的一个防空洞。就这样,在内地朋友帮忙下,在防空洞墙上订上一些木板,再用木板做了一些床。第一批内地画工就在这样黑暗、潮湿的防空洞里吃、住、画。三四个月的艰苦培训后,一些画工能画出粗糙,但可以修改的油画,令人振奋。防空洞里诞生了中国一个新兴的油画产业!

消息传开,其它一些香港画家也跟随着到内地寻找单位合作。广州、东莞、深圳相继办起多间油画工厂,画工成了画师后,又到各地去办画室,江西的黎川,福建的厦门、莆田,湖南、武汉、浙江等地,油画工厂像雨后春笋,欣欣向荣。他们按照香港画师或商人的样品和订单,把油画制作好,再把画交给香港画商出口。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画师用特别的培训方法:一个画工只临摹一个样板,每天都照着画,画师开头会教一个画工画一幅画,然后一个一个教,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画工可以画出比较粗糙但可以修改的画,这些画的成本一般是香港画师的五分之一,经过香港画师的修改可以出口,成本为原来的六成左右,但关键是有了足够的画工来完成订单。

这些“行货油画”主要有:刀街景,通常是巴黎街景;刀花(较多是玫瑰花,也有其它花);风景,通常是一河两岸,有的中间有座山、有的没有山,河两岸有很多树;海浪,通常是一个大海,有一个高的浪;沙滩景,通常有个小沙丘,一片沙滩,远景的海,几个海鸟飞过;还有码头景,西帆等等。

欧美画家的画,每幅最低也要几千美金,当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口商可以用港币30元(6美元)向香港画师买到一幅60cm*90cm的画,大约是7美元(35元港币)卖给外国入口商。

除了临摹香港画师的行货油画,内地画工也临摹外国名画,如蒙娜丽莎、太阳花等。特别是“宫廷画”人物画,香港画师一般不临摹欧美的人物画,各种内容复杂的西欧古典画。内地画工临摹这些西欧的古典名画一般成本价是200元人民币左右,出口价大约是50到60美元。估计外国入口商可以卖200美元。欧美画家的画一幅要几千或几万美元。根据国际惯例,画家过世50年以后,他的画就失去版权,可以临摹。

香港画师的智慧,发明特异的油画工具,特异的画画手法,特异的培训方法;内地画工能快速学会画画的聪明,吃苦耐劳,让中国手绘制作油画质量较好,成本很低;香港画师和内地画工合作创造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大繁荣。

 

中国油画产业让中国一个极穷村子变成世界最富有的大芬油画村,创作另一个神话。

继开办广州和东莞油画工厂之后,香港画师又在深圳办起油画工厂。深圳下步庙36栋101室深圳原美办事处成了全国油画集散点,各地画家把油画送到这里出口。然而,随着深圳的高速发展,租金快速上升,许多油画工厂离开一线到二线布吉办厂。许多画工向农民租了房子,住、吃、画,再把画交给港商出口。善良的大芬村老村长用最低的租金,让从外省来的画工住进了大芬村。越来越多画工住进大芬村,引来境外买家到大芬村买画,雪球越滚越大,传媒一报道,政府扶持,就诞生世界闻名的大芬油画村。今天的大芬村寸土尺金,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村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中国油画产业出现转折点,中国画工徘徊十字路口

中国油画产业走过近三十年辉煌岁月,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让中国油画出口的订单锐减,许多画工惊叹“零订单”。中国画工面临着一场汰弱留强的大洗牌,许多原来只会临摹别人的画的画工无法继续辉煌,退出了油画圈转行。部分画工逆流而上,迫使自己去创作迎合新市场需要的油画,成了画家,自立门户。

内地出现一个新的市场,中国的经济繁荣,许多新房、别墅、酒店、办公楼的装修掀起新的时尚,用油画装饰代替了国画装饰。但是,市场需求的油画数量大大减少,可以反复复制的行货油画不再吃香,画工必须根据客人对每一幅画的不同要求,去创作一幅新的画。这对大部分的画工来说是相当吃力的。

 

用油画艺术讲述美丽中国故事,中国画工积聚力量再创辉煌

2014年9月21日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颁给蔡腾《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最佳艺术品创作奖》。蔡腾在博览会上展示了描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绿水青山、蓝山白云、广阔田野、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象。两幅画共24米*2米,画面上讲述两百多个农民勤劳简朴、憨厚快乐的动人故事,感动成千上万观众和传媒,大家一致称赞为 “现代清明上河图”。

博览会上,蔡腾还展示《神农颂》油画,讲述神农氏不怕蛇毒虎猛,上山采草药,治病救人的故事;展示《神话》油画,颂扬改革开放“老人挥手间,海市蜃楼现”的神话故事……许多北京老人说看过千百个画展,从来没有这样感动过。

 

    “一带一路”给中国油画产业带来新的契机

中国油画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到今天已走过三十多年光辉旅程,目前正面临转型提高、再创历史辉煌关键时刻。临摹油画已经走到尽头,独创油画才是出路,但很多画家找不到创作题材。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已经得到沿线六十个国家回应,掀起“一带一路”经济热潮。涵盖着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欧洲基督文明。中国油画家如果能够用艺术宣扬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十个国家文明,一方面有画不完的题材,另一方面可打通油画新的销路,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能用艺术促进三大文明交流和融合,为六十个国家更加紧密合作做贡献。

发起举办《粤赣闽港澳台一带一路文化艺术博览会》,一方面是因为粤赣闽三省油画产业非常繁荣,有许多油画高手,这些高手有较高创作能力,只要加以引导,通过与港澳台油画家合作,创作出一系列描绘魅力粤赣闽港澳台油画作品,博览会将在六地轮流举办,对促进六地文化艺术旅游经济有巨大意义。

组织粤赣闽画家走出去创作,先到港澳台体验,再远征,容易取得预期胜利。粤赣闽港澳台六地画家作为先头部队,打开畅通六十个国家路线,再带动其他省市画家远征,稳扎稳打,胜利在握。

 

   与中国画家共勉 共创中国油画产业新辉煌

如上所述,蔡腾抛砖引玉,老马识途带带路,期望诸位画家能得到一些启发,发挥各自创作才能,树立自己独立的油画风格。停止抄袭别人的画,发掘您埋藏于灵魂深处的智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有独创性的画家。一洗抄袭名画的不光彩,让中国油画产业金字招牌更加炫耀世界。

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再创中国文化艺术辉煌!为“一带一路”文化艺术经济贸易繁荣做贡献!香港国际美术家协会会长 蔡腾


【责任编辑:张慈】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