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艺考“史无前例”变化对考生有何影响? 该如何备考?

疫情之下,艺考如何按下“重启键”

因为艺考时间一再推迟,专业课复习要一直进行,文化课学习也不敢耽误。疫情影响下,艺考生们“慌了阵脚”。

3月12日,教育部表示,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实施初选后,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目前,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设有艺术类专业,2020年报名人数预计为115万。在这个关键档口,艺考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何影响?艺考生该如何备考?

校考推迟到高考后举行

从早上8点一直到21点,这是秦皇岛三中美术类艺考生魏江辉每天的复习节奏。因为已经通过了河北省专业统考,3月份以来,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突击复习文化课”。

这是魏江辉第二年参加艺考了。2019年初,几乎和所有艺考生一样,她拖着箱子四处奔波、穿梭于城市间赶考。她曾前往沈阳、大连、石家庄等地,至少参加了七八场校考。其中,有四场是各所学校把考点集中设在石家庄,“在那儿前后待了差不多一个月。”

事实上,“校考”瘦身的消息早已传出。

2019年12月11日,教育部发布《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明确提出:从2020年起,除了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仍可单独组织校考,其他高校的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将不再组织校考,而是统一使用省统考成绩。

疫情发生后,魏江辉还在等待北京印刷学院的校考。这些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校考,大多为知名院校。此前它们多次推迟校考时间,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均在此列。

然而,3月12日,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对艺考安排进行部署: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通过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这意味着,今年校考推迟到高考后,还将面临诸多重大改革。一所美术类名牌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学校正在研究出台具体方案,招生办会在第一时间公布。

“按照今年艺考的规模,如果加上陪考的家长,赴校考者预计将有200万人左右。”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表示,“如果仍按过去的规模流动赶考,这200万人无疑会给正处于吃劲阶段的抗击疫情工作带来严重后果。”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种方式免去了以往许多考生和家长长途奔波“赶考”和“陪考”的情况,减少了交通、住宿等开支,方便了考生及其家庭。

分级报考、两次筛选

政策出台后,艺考生们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文化课复习上。但是,对于艺考改革本身,隐忧还在。有人会问,这次艺考政策变化的是疫情影响下的权宜之计,还是代表某种长远趋势?

“我国高校艺术类校考一直存在规模过大、重复多、效率低下、公众质疑其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胡向东直言,“缩减校考专业和规模却并不只是单纯为了抗击疫情而被迫采取的措施,它是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发展的大势所趋。”

“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的实质是由直接报考、一次筛选改为‘统考+校考’的分级报考、两次筛选,具有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胡向东认为,政策改革的指向是将艺术类考试分为省统考和少数专业校考,考生先通过省统考合格线并达到一定成绩线,才具有报名校考的资格,这就可以通过有效筛选缩减过大的考试规模。

截至目前,全国仅有河南省个别专业的统考测试尚未完成,其他省市的艺术类专业省考均已结束,基本可以为各高校提供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

从目前看,“省考成绩”将作为大部分院校录取的参考标准,但是对于名牌艺术类院校来说例外。

2月,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如果用省联考的成绩作为录取分数,“对很多考生不太公正,而且每个学校的要求也都不一样,也许并不能达到我们各自院校的要求”。

对此,教育部称,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通过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但是,让魏江辉放心不下的是,“对美术专业而言,通过电子扫描或网络视频看到的作品和现场的视觉效果会有很大出入”。她担心,“这会严重影响考试结果”。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部分高校在艺术类专业招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中,对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方式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的探索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些高校对使用这类方式选拔的学生进行了持续性跟踪调研,进一步印证了这种选拔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高校兜底,确保考核公平公正

截至目前,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8所学校已经发布最新艺考方案。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从未大范围使用的技术手段,将在今年艺考中出现。在这次非现场远程考试中,如何防范作弊,最令人关注。

教育部要求,高校科学制定非现场考核方案,确保考核公平公正:考生提交作品时,不得进行编辑处理;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核验,采取随机抽题、实时交流等方式,严防“替考”;对所有录取的考生,在开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复核、复测。

“即便是有人可能仍存有侥幸心态,但要明白,作弊行为在考试监控系统中很容易就被发现。此外,一旦此前提交的作品、信息与考后现场测试信息不符,将失去当年甚至未来几年的考试机会,有谁会敢冒这个风险。”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说。

“艺术类招考体系的每一步调整与优化,都充满探索性,也有内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胡向东也坦言,遵循艺术高考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大势,不断提升招考治理能力,全力维护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是优化艺术考试管理的核心所在。

针对艺考政策的变化,教育部特别强调,有关高校要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等不具备条件的考生提供参加考试的兜底条件保障。具体方案由高校自主确定。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考生可向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出面协调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为考生免费提供视频作品录制服务等。高校不能对考生说“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能对高校说“不”。

“高校进行兜底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广大艺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胡向东说,“完善和优化艺术类招考体系又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建立并完善一个长期性、追踪性、数据化的艺术校考质量监测系统。”

(记者 唐芊尔 陈鹏)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