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沈阳7月9日电(记者王同文 李学坤)疫情低风险之后的沈阳市,温暖宜人,风和日丽。经历疫情侵袭之后的人们,又同往日一样,恢复了城市的喧嚣和快乐。迎着温暖的阳光,踏着微风吹拂过的马路,我们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记者一行二人,如约前去采访这位沈城知名军旅艺术家、辽宁力创集团董事长李放先生。

本网辽宁运营中心主编王同文与被采访者军旅艺术家、辽宁力创集团董事长李放先生合影
在辽宁省艺术界提起李放这个名字,可谓大名鼎鼎了,都说他是一位懂得艺术情操的军旅艺术家,或许是一种真诚和对艺术的敬仰之情而至,我们的采访轻松自如,或同一见如故的感觉。

李放,1959年8月出生于沈阳。他从小就对艺术有着天生的喜爱和秉赋,对绘画、书法、音乐情有独钟。邻居穆大爷学识渊博写一手好毛笔字,是李放第一任书法启蒙老师。中学毕业要上山下乡,临近毕业刻苦学习书法、绘画、音乐,正当李放准备去农村的广阔天地一显身手的时候。1976年年底,国家在应届毕业生中征兵的政策改变了李放的命运,多才多艺的他优先被应征入伍,就这样,李放带着艺术的梦想走进了军营。




在部队,李放凭借着出众的艺术才华,很快得到了战友和领导的赏识。在部队演出队拉手风琴、抄乐谱、刻蜡板。在连队,他当文书、办板报,每次营里组织的板报评比他都名列前茅。后来又调到团机关,当电影放映员,搞宣传、办板报、写标语。天生好学的李放,还自学补习文化课,后来又考上了军校,毕业后提干并在师级机关里当参谋。

回忆军旅生涯18载,弹指一挥间,李放内心充满自信与骄傲,他深有感慨地说:18年的军旅生活,既是他自身奋斗成长的美好时光,也是他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大集体中不断锤炼、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宝贵年华,是部队让他有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1993年,李放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开始经商创业,经过多年的打拼李放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如今他已是辽宁力创集团的董事长,旗下业务包括地产开发、贸易、广告、物业管理等。无论生意上多成功,李放始终没有放弃艺术梦想。


孙德洲先生是辽沈地区著名的书法家,也是当时显赫一时的“九畹”成员。在九畹成员中,孙德洲先生的魏碑堪称一绝,再加上李放多年对魏碑的情有独钟,1996年年底成为了孙先生的入室弟子。孙德洲先生对李放要求极为严格,要求他临《始平公造像》帖100遍。李放虽然感觉不可思议,但他却遵从师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细细揣摩其中的奥秘,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直到现在,在李放的书法中还能看到浓浓的碑味。经过老师的指点、示范,以及他认真专研,很快李放在书法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孙老师过世后,经著名作家刘元举的引荐,2003年李放转投到著名书法家李仲元先生门下。先生严谨的书风,端庄秀美的字迹,学贯中西的学问,始终是他崇拜仰慕的偶像。如果说孙德洲老师给予李放的是魏碑的厚重、雄浑和沧遒,那么李仲元老师呈现的则是楷书的雅致、流畅、俊美和诗意。在恩师的指导下,李放从二王起步,认真研习、临摹颜欧米赵董,渐成自家风范。如今他的字既有刚劲、稳厚、墨涩之力道,又有俊美、飘逸、洒脱之秀美。虽说李放在书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每次谈及恩师,他都深情地说:在孙德洲、李仲元老师这些艺术大山面前我太渺小了,尽管攀登艺术大山曲折漫长,山高路远,甚至此生距离山顶仍然遥不可及,但每一次跋涉攀登,每一次点点进步都在接近这些大山的顶峰,都会被攀登上这些山峰奇妙的境界所吸引,每一次进步都乐趣无穷。他人为,没有审美,一切都与你无缘。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的对美的理解,才成就个各自的风格与气度。只有心中藏美,才能鉴别真善美,才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哪怕一时达不到理想的审美标准,但总比找不到方向和偏离了方向要强,正所谓“选择比努力更主要”。
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016年,李仲元携弟子们在辽宁美术馆隆重举行了“缘斋雅集”师生书法展。二十多个弟子因书法结缘,济济一堂,如此高水平的展示,用李放的话说,“我没给老师丢脸”。李放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得到了老师的真传,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承习了老师温和儒雅、虚怀若谷的高贵品格。

李放从艺术生活中体会到:现在很多人写“丑”书、“怪书”,甚至到了无“丑”不成展,无“丑”不成腕的地步,并且用所谓的现代书法的称谓为之背书,而实际上只是哗众取宠,偏离了传统。李放常常用选美大赛突然来个侏儒参赛比喻当今“丑书”,李放认为,艺术不是任人揉搓的黄泥,推陈出新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追求,但完全脱离了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的所谓创新则会误导民众,误人子弟。一些丑书作者以“个性”“创新”当遮羞布,李放认为,字要有“娘”,要有出处,不当“石头缝蹦出来”的孙悟空。“个性”一定是“万岁加一岁”,“万岁”是传统,“一岁”才是个性,如果颠倒过来,一定是不伦不类、不入流、经不起推敲的“丑书”。作为书法家一定要心中藏美、坚守美的标准,超然于物外,不为世俗、名利所动。唯有如此才能坚守自身的艺术走向,以及未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李放还对书法未来充满期待,他认为大潮来时,泥沙俱下,大潮退去,谁没穿裤衩,一看便知。今天种下美丽的种子,日后才能收获美的果实。
李放又是一个做事认真,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的人,而且兴趣爱好广泛 ,多才多艺,在书画界里,李放身上有多个标签,每个标签都光彩熠熠,让人艳羡。他的书法行云流水、大气俊美。音乐又让他玩到了极至。年近五十还拜师学艺,舞笛弄箫,并取网名“笛神”,他自己解释:一来自嘲,二来自勉。经多年研习,现已具备相当演奏水平。在海南经商期间,到公园吹笛消遣,被海南电视台发现,并录制专题介绍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近两年又迷上了萨克斯,还取艺名“萨仙”,并已具备相当演奏水平。他现在还是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他还热爱文学写作,其散文、评论、诗歌等,多次在《散文选刊》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似乎在艺术追求道路上李放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