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中国茶文化的三和表达




茶香氤氲,文韵悠然。

茶为媒,文为缘。今天,中意茶产业项目合作发布会在榕城举办。远自意大利的高级官员与客商,近自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四海宾客欢聚一堂,品茗论茶,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标志着泉州盛世三和在茶业品牌国际化大道上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几年来,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三和茶业,用茶的视角和语言,向国际社会表达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向世界讲述中国好故事,让世界感受中国的茶香文韵,在中国茶产业中率先走出一条品牌国际化的康庄大道,完成了中国茶品牌向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性转换。

以“工匠精神”做精品好茶

由“千禧茶王”吴荣山先生创办的三和茶业,坐落于中国茶乡安溪,是一家集茶叶种、产、销、研发,茶园观光、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长期以来,企业秉持“人与人之和气,人与社会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的兴茶理念,打造爱茶人喜爱的“行家品鉴茶”,开展连锁专卖经营,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及海外。

三和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三和中国工夫茶道世界巡礼活动”,更是开启了三和名茶国际化征程。自2012年起,三和已相继在欧洲的拉脱维亚-里加市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法国巴黎等地举办过活动,获得多位欧洲政要名人以及华人华侨的肯定与好评。多次参与中欧论坛中欧文化交流的三和,还被欧盟前主席普罗迪授予“中欧文化交流大使”称号。

三和走向世界,源于其深厚新颖的理念。公司董事长吴荣山爱茶懂茶,“我们三和一直秉承‘工匠精神’,用中国传统工艺,精益求精,一心一意做好茶,走高端精品路线。”在他看来,茶叶并不只是茶叶,更是包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做好茶重要,更重要的是复兴中国茶,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茶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认识中国茶文化,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三和在锻造品牌个性的同时,有效地汲取了源于中国文化的丰厚营养,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软实力。

三和走向世界,源于其坚持不懈的创新。在源头创新方面,三和在安溪铁观音的原产地云中山脉,拥有面积达3.5万亩的高山生态茶园,海拔800米到1200米。有了这一基地,茶叶的绿色生态安全在源头上得到了保证。这是三和的宝地,也是三和走向世界的起点,得到了法国银行旗下投资基金的青睐,于2009年底获3000万美元投资。

在三和,一个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创意茶文化博物馆,包罗茶文化的方方面面,收藏着三和多年来赞助举办的茶文化主题书画作品、漆器和寿山石雕刻,馆内陈列展示的数千种茶主题展品,向世人讲述中国5000年茶史和茶文化,引来各方宾客的高度赞许。三和茶博馆成为欧美政要、学者、海外留学生、跨国公司领导人、著名艺术家、中央及省内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客商,赴泉州和安溪考察的首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产品研发创新上,除了常规产品,三和结合针对意大利市场,结合有关科研单位研发了分子即溶茶产品。同时还提供茶事服务产品,先后为一些茶博会、重大体育赛事、范曾罗马画展开幕式、“安溪铁观音·我的莫逆之交”中意建交45周年文化交流、亚洲艺术节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提供茶艺表演和茶饮服务,获得业界好评。三和转型成为茶文化服务提供商的路线也越走越扎实。

在通路创新上,自2010年起,三和积极走出国门,倾力推广茶文化。与众不同的是,三和的国际化策略是到更高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去表现中国茶文化,讲述中国好故事。

2011年,三和成功对接旨在沟通中欧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欧论坛”,2012年10月更是在澳门启动了以深化中国茶和中国文化体验的“三和中国工夫茶道世界巡礼”活动。截止2015年下半年,先后在欧洲的拉脱维亚里加市、意大利罗马、博洛尼亚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法国巴黎等地,举办了“三和中国工夫茶道世界巡礼”,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名人政要、海外华人华侨的认可。2012年底,三和茶业被中欧论坛主嘉宾、欧盟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授予“中欧文化交流大使”称号,获得了承办“中欧文化沙龙”的支持。中国工夫茶道,成为挂在欧美政要和高端人士嘴边的时尚热词。

觅得“丝路知音”

2015年1月9日,意大利总统顾问路易斯·高塔特教授造访福州三和工夫茶道馆,出席中欧文化沙龙,并就“2015文化新丝路”做演讲,同时就三和与意大利政府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进行了商讨。

2015年6月30日三和中国工夫茶道世界巡礼罗马站活动举行,受意大利总统府办公室秘书处邀请,吴荣山董事长亲自将“丝路知音”中意建交45周年纪念定制茶,赠与前来出席活动的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先生,获得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的高度肯定。

2015年7至9月,罗马维托里亚诺纪念堂天台工夫茶吧营业,销售安溪铁观音、工夫红茶和以优质安溪铁观音等成茶为主要原料提取而成的分子即溶茶,给炎炎夏日里的欧洲游客带去了不一样的原茶享受。

三和行家品鉴茶的标志,目前已经成为维托里亚诺纪念堂天台一景,呈现在世界各国的游客面前。

2015年10月29至31日,“安溪铁观音·我的莫逆之交”中意建交45周年文化交流活动在安溪成功举办,揭幕意大利总统府办公室的12亩定制茶园,范曾为定制茶园题写“南方嘉木”,总统府顾问路易斯·高塔特教授先生参与揭幕茶山,并与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教授等人,一起定植茶树、祈福。

2015年12月15至18日,三和茶业代表团一行再次前往意大利罗马,与意大利TWB集团达成合作备忘并签署协议,就此宣告三和茶全通路进入意大利市场,意大利严苛的食品安全产业链将落户安溪,打造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法规和意大利标准的生态茶园项目。根据协定,双方还将于年内在罗马和米兰合作开设四家工夫茶道馆。三和成功实现了打拼5年的国际市场目标。

讲述“莫逆之交”的故事

2015年对意大利市场的成功运作,可以说是三和“莫逆之交”故事的一个延续。事实上,2015年里,三和“莫逆之交”的品牌故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参观三和茶博物馆的近万名参观者,基本上都听到了“莫逆之交”的故事,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和赠送法国外交部的中国亭子,也在法国外交部艺术中心城堡顺利完工落成,期待着三和——巴黎的茶文化艺术大展的上演。同时2014年三和上尧基地移种法国外交部城堡的二年生铁观音茶树也顺利成活。

2015年圣诞前夕,法国旗帜基金会主席马尚·贝莱夫人,还专程托高大伟先生千里迢迢从法国捎来的圣诞礼物——埃菲尔铁塔,赠送给2014年她所结识的12名安溪小朋友。

2015年11月4日,受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的邀请,三和出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英经贸论坛,并作为唯一的茶企与英方签订了进入英国市场的意向合作书,为三和工夫茶道巡礼英伦三岛埋下了伏笔。

正是三和底蕴深厚的茶文化积淀以及多年来茶文化建设上的孜孜以求,扩大了三和的国际朋友圈,为三和的国际化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不仅如此,三和还积极“引进来”,法国外交与国际发展部部长法比尤斯,法国旗帜基金会主席马尚·贝莱,欧盟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意大利总统文化顾问路易斯·高塔特教授,意大利国家统一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德罗,中欧论坛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骑士高大伟教授,农学家、意大利TWB集团秘书长巴托鲁奇,意大利TUODI集团南多先生等政要学者和企业家,来到中国、来到三和,一探中国茶和安溪铁观音的魅力,无不为三和工夫茶道所倾倒。法国旗帜基金会主席马尚·贝莱女士、意大利总统文化顾问路易斯·高塔特教授还先后到访安溪茶山,并被安溪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对其在欧洲推广安溪铁观音给予了肯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和致力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大力转型升级,在国际化大道健步前行,成果丰硕——

茶的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强。许多欧美政要和跨国公司企业主、高管及艺术家,通过三和的推介,接触到、认识到了真正的中国茶及其魅力。

与法国的合作在拓展。在法国外交部和法国旗帜基金会的帮助下,三和已经着手在法国巴黎选址筹备工夫茶道馆。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的企业和文化界人士,也前来寻求工夫茶道馆的合作洽谈。

与意大利合作在加强。根据双方合作备忘录计划,意大利TWB集团将组织三和茶业的相关产品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销售,分阶段在罗马和米兰等地开设茶馆和茶艺室,在有机产品专营店开设三和茶业的专销点,开设25家特许经营店,等等。同时三和也将引进标贴“ITA?LY”(意大利制造)的优质食品进入中国销售。

积极践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三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深度汲取了欧美先进国家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丰富了三和对中国茶的世界表达,拥有独特的文化深度和品牌文化软实力。未来几年,三和将以茶为媒,不断开发高端精品茶,不遗余力地推广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国工夫茶道”,通过工夫茶道表演、培训等方式,推介中国工夫茶道,深化客户体验,扩展三和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传扬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刘晶晶】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