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Fragment -->
原创 荣海涛 驾控邦
2020年7月24日,辽宁阜新的废弃矿山里,2020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正式拉开战幕。上半年的新冠疫情肆虐,各种比赛不断取消或者延后,导致中国赛车全锦赛的庚子揭幕战姗姗来迟,这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场比赛。与此同时,远在祖国西南的青藏高原,第七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也在诸多文体明星的参与下,如火如荼的举行着。7月底至8月初举办的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株洲站,也因疫情防控推迟一周。

上半年的“无所事事”,赛车媒体传播工作更应该不能松懈。赛车运动的媒体传播,并不是有比赛的时候才报道,并不应该最近两个月才看到赛车媒体们逐渐“苏醒”并突然“迸发了青春”。现在的官办媒体和自媒体前所未有的发达,赛车报道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只限于发几篇赛事通稿(赛前预热、比赛报道、赛事花絮等),捕捉一些精彩镜头(快剪一些炫酷的短视频,做个视频赛事直播和网红直播,拍一些精美图片等)那几件事。

我们更希望看到比赛之外的“背后故事”,赛车手平时在做什么,练车?“沈腾式”求赞助?还是做一些汽车摩托车的商业活动养家糊口?“职业车手”光鲜亮丽的身影“背后有多少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比赛里有多少财大气粗的“老板车手”?车队不比赛的时候都做什么,都承担着什么功能?我们想成为车手,如何参加赛车培训?作为普通驾驶员,平时有机会体验赛车么?700万的高尔夫7代赛车是怎样炼成的?POLO变成赛车身价怎么就涨到了300万?拉力赛里,那位边开着赛车边向领航打听模特微信的车手,追到那个模特没?长距离越野赛里,赛段裁判原来要提前一天就得到岗;听说那个冠军车手练过咏春,还担任过电影主演……韩寒一部《飞驰人生》电影倒是让大家了解到了这些“背后的故事”,包括虚构出来的“巴音布鲁克”赛段,现在还有人问我这条赛段在哪……反而,我们CRC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现实中的张掖戈壁赛段、长白山主峰冰雪赛段、龙游“魔鬼赛段”,知道的人并不多,也基本是“圈内人士”在谈论这些。
一部分自媒体是拿国外的比赛视频剪辑一下发到网上,保留着眼球,让流量别断档;个别大车队的车手培训和车迷活动,出现在车队自己的媒体帐号上;也有冠军车手,隔三岔五在自己的个人抖音号上各种“耍酷+得瑟”。他们在“百无聊赖”的比赛间歇期,持续着大家对赛车的激情,吸引更多爱好者关注甚至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我们也更希望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也看到一些关于赛车产业经济方面的“深度评论”,新中国赛车运动好歹也开展了35年,对国内汽车工业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长期举办汽摩赛事的城市,当地因为赛车产生了多大的经济效益?某参赛车队为赞助商带来了多高的知名度和多少实打实的营业额?中国目前赛车人口有多大规模?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汽车赛事到底值多少银子?很可惜,目前还没有看到几篇像样的评论文章,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这类“赛后报道”一直是国内赛车媒体欠缺的,也是赞助商最想看的。
同时,赛车媒体传播也不应该局限于“新闻报道”这个形式。疫情期间,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本记录“中国赛车运动全纪实”的《赛车简史》(1985-2019年)横空出世;几位著名赛车记者个人举办的网上赛车图片展——“年·轮”中国赛车运动十年影像志。再不济,也可以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赛车规则解释,向车迷普及赛车知识,避免出现一些“拉力赛领航是给车手念报纸解闷”的“笑谈”,毕竟大多数人不懂赛车规则,我们的媒体传播不是给“小众的圈内人士”看的。另外,本文前面提到的电影作为一个媒介载体形式,韩寒导演了《飞驰人生》,17亿的票房让大部分中国人一下知道了汽车拉力赛到底是什么,包括他前一部电影《乘风破浪》也都有拉力赛的元素在里面。不止这些,我们还能有更多少花钱、多办事的传播形式,等着我们自己去挖掘,去更好地做出来。
一项汽摩赛事,无论官方专业比赛,还是民间自己组织的竞技活动,都涉及到组委会、赞助商、参赛车队/车手、车迷观众和媒体传播,这五大环节缺一不可,并且相辅相成。

★组委会专业组织能力、安保救援水平、裁决的公正与否等等,都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基础,吸引车队参赛和车迷观赛的有力保障之一,赛事的推广活动也保证着赞助商的回报。国内赛车运动的最高主管机构——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三十多年专业汽摩赛事的组织能力和经验,规则的制定和运用水平,在国内无出其右;国内很多城市经过多年的实践,也积累了承办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大型汽摩赛事的丰富经验。

★赞助商,赛事和车队的“衣食父母”。比赛成功举办,离不开赞助商的强有力支持,没钱办不了比赛,车队没钱也无法参赛。要把比赛或者车队“卖”给赞助商,赛事和车队本身的广告价值和增值服务都必不可少,赞助商并不是单纯地到比赛里投放广告,汽车厂商或周边产品还需要通过比赛,测试自己的产品并收集相关数据,这是要伴随着一整套赛事营销方案,通过比赛把投放的资金转化成销量和营业额,好歹赞助商“买”比赛得物有所值吧?但是遍观国内的汽摩赛事,有几个能有稳定的赞助商?一签好几年的那种……很多分站赛的赞助商都不稳定,何况全年赛事的了。场地赛由于便于市场推广,商业化比重还相对较高一些,拉力和越野大部分赛事,甚至一部分场地赛的举办依旧是靠地方政府,行政因素比重占的更多一些,商业化改革道路因此会更长一些,想挣更多钱,商业化的比重还是得占大头,逐步淡化行政因素的比重。商业化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配合赞助商做好市场营销,收集汇总市场数据,提高营业额,没有这些数据支撑,哪来的钱办比赛?靠地方政府找钱,当地要想长期办比赛,不也需要相关数据支持后面的赛事么?最终还是要回到赞助商企业的身上。
★ 参赛车队/车手的竞技水平和职业素养决定着比赛的精彩程度,也是赛事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谁也不愿意看到正在比赛的赛车比自己平时正常开车还慢。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车队和车手不断在国际汽摩赛事中崭露头角,不断涌现出中国籍的世界冠军车队和车手,但是知名度还没有几个达到“流量明星”的级别。韩寒是特例,跨界到哪个领域都“混”出了点名堂,参加拉力赛之前已经挂上了“作家”的头衔,之后的“意见领袖”、“电影导演”都为中国赛车引来的巨大的流量。其他车队和车手,能称得上明星车队和车手的凤毛麟角。最近几年,好在有些大车队和车手已经开始加大了对自身的包装力度,从比赛之外不断的推广自己,自媒体更新率还是很高,文章前半部分提到的那位在自己抖音号上各种“耍酷+得瑟”冠军车手,不就在这么做么?这也是职业化的表现之一,不懂得包装自己的车手不是好演员。

★吸引更多的车迷观众观看比赛,甚至参与赛车运动,这是对赞助商最基本的回报,没有之一。比赛就是给大家看的,无论是现场观赛,还是媒体报道,赞助商都需要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了比赛,看到了自己的广告,包括这些人的性别、年龄阶段、文化层次、地域分布,甚至更希望知道观赛者的工作行业、岗位职务、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等。赞助商除了“买”赛事曝光度,还要“买”这些市场数据,做到精准营销。车迷是赞助商的“衣食父母”,研究好车迷,就是服务好赞助商。
同时,车迷到现场观赛,如何引导观赛,赛段在什么位置?比赛几点开始?现场有没有宣传材料告诉车迷赛道里都有哪些赛车车型、车队和车手?哪些地方是安全区域?比赛采用了哪些规则?车迷在现场吃什么?喝什么?哎~那个0号拉力赛车是不是林志颖开的?车迷总不能傻乎乎看着赛道里的赛车一辆一辆从眼前经过,不知道车里这是谁,比赛为什么要这么跑?不熟悉比赛规则,没有关注点的赛事,纯属“看热闹”,热闹就是看完就完,没什么可回忆的。培养车迷任重道远,服务好车迷,就是服务好赞助商。

★媒体传播,我认为是这几个环节里的重中之重,并且也是目前做的相对不到位的环节,所以放到最后聊。没有强有力并且有效的媒体传播,这个比赛是不成功的。尤其在疫情期间,现场不可能有大量观众聚集,国内拉力赛的常规赛段和长距离越野赛也是这样,因此媒体传播显得更为重要。赞助商、组委会和车队把比赛这个“戏台”搭起来,也唱起来了,对大家说我们有最顶级的车队,有最厉害的冠军车手,有最酷炫的漂移动作,有很多妖娆妩媚的模特,还有各种眼花缭乱的推广活动……即使现场制作再多广告位,比赛现场来再多观众(通常三五万人算多的了),如果“媒体传播”这座桥梁没有搭好,大部分车迷还是无从知晓,更别说来看比赛,参与比赛。现场观赛人数根本达不到赞助商投放体量要求的一个零头。我们比赛不是自己搭台,自己唱戏给自己人看的。
汽摩赛事因自身的特性,需要媒体通过多种形式(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为主,包括电影、书籍等)、多个角度的内容(赛事报道、产经分析、小道八卦等)、精准的发布渠道(车迷为主,发展潜在车迷,例如00后)、针对不同社会阶层所能接受的相应表达方式(例如对年轻人,要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比如说短视频里的创意和技术流、二次元、蹭热点等),进行广泛和深度传播,吸引大家来关注比赛,甚至可以为此“制造”一些“热闹的新闻”。很可能会出现两个媒体或者车队、一堆知名车手之间因为对比赛里某事件的不同见解“大打出手”,当事人没准私底下还各种约饭,携手去某乌江豆腐鱼饭店很Happy地找老板蹭了一顿“霸王餐”。国内赛车圈可以说是没有明星,需要大家一块去“炒”,新菜剩饭都可以拿来说事,可以参考娱乐圈,但得有底限。没有明星的比赛,大家就是“看热闹”。
汽摩赛事本身也是个媒介传播载体,承担着赞助商、举办地相关部门的各种诉求。把赛事当作本杂志来看,也需要有发行量(媒体覆盖率)、传阅率(媒体到达率)等等相关传播数据,这样才能有效的计算出比赛值多少钱。不能一找赞助商,张嘴就说我这个比赛要800万。凭什么要这个数?我还说这比赛就值1块钱。用赛事本身的媒体传播数据来说话!用赛事本身的广告价值来说话!其实这只是任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体育营销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只不过目前国内的汽摩赛事,不清楚有多少赛事在做这些事情,尤其那些行政因素比重较大的赛事。在疫情期间,在平时的比赛间歇期,媒体传播“不断档”,更有效地去发布,通过引流让这些数据得到放大。说白了,这样可以有资本管赞助商要更多的Money。去年12月,在武汉举办的“中国汽摩运动大会”,赛后按照实际传播工作,计算了赛事媒体传播广告价值,赞助商的回报得到了实打实的体现,这也是国内汽车赛事的一个进步,希望其他汽摩赛事都能效仿下去。只做媒体追踪汇总的赛事不是个好销售。
任何一项体育赛事都是一项非常综合的事情。几十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非常专业、非常敬业、非常吃苦耐劳的赛车媒体。我们在考虑经济收入的同时,可以做得更好,也必然能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