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专家:网课平台监管亟须建立常态化执法制度

网课平台监管亟须建立常态化执法制度

对话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 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 郑 宁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

营造清朗网课空间

记者:目前,网络“云课堂”已成为广大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的主渠道,但一些网站平台无视社会责任,屡屡利用网课推广网游、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诈骗信息,危害广大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切实解决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近日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两部门此举的背景和意义非常值得关注。

朱巍:两部门进行专项整治的背景,一是在抗疫防控期间,学生们都在网上上课,“互联网+教育”已经普及;二是现在的网课平台乱象特别多,前段时间央视报道过在上网课时有网络游戏广告,还有在上网课时出现一些淫秽色情内容等。这一系列问题出来之后,引起广大家长的担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次两部门开展网课平台专项整治,可以说是针对“互联网+教育”这种常态化的存在,实现常态化监管,“互联网+教育”走上正轨,监管也走上了正轨。另外,网课平台专项整治的部门,除了教育管理部门之外,还有网信管理部门,他们联合进行监管,解决了跨部门监管职责分不清这个问题。

郑宁:《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46%的未成年网民曾遭遇各类不良信息。其中,炫富类信息占比最高,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消极思想的占比紧随其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23亿人,较去年6月增长了82%。在线教育市场的持续升温不只是体现在用户规模的增长上,相关企业同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共有2.5万家在线教育企业注册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20家。

网课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从平台竞争机制到监管规则其实都处于一种待完善的阶段。此次多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实际上也是一个完善规则、厘清发展边界的过程,有利于各监管部门明确职责,也有助于各平台形成更清晰的发展预期。

此外,今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施行,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服务平台,应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获得违法和不良信息。

从长远来看,网课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不再只是限定于像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特殊阶段,这也注定了对其规范,既要有特定时间段的专项整治,也得有基于长效机制的常态化监管。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的网课空间,相信专项整治只是一个开始。

记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展过相关专项整治,但此类现象仍屡禁不止。

郑宁: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驱使叠加监管缺失。在利益驱使下,广告商和网络平台只看到“弹”出的经济效益,却把用户的体验抛诸脑后。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只承担发布功能却对内容和形式不加甄别,缺乏监管。而相关监管部门的治理手段也相对滞后,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朱巍:在此之前虽然有过整治活动,但是整治的平台范围限于专门的教育类平台,问题的暴露也不是特别全面,这次针对的范围更广泛,只要存在线上教育行为,就在整治的范围之内。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分级分类进行监管

记者:根据整治要求,开设未成年人网课的各类网站平台,必须切实承担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要对课程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导向正确;开设评论互动功能要建立信息内容“先审后发”制度;要加强网课页面周边生态管理,不得出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不得利用弹窗诱导点击不适宜未成年人的页面;不得推送与学习无关的广告信息;不得利用公益性质网课谋取商业利益。针对这些整治内容,家庭、学校、平台、网信部门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应该划分清楚。

郑宁: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选择学习平台时,要注意把关,尽量挑选绿色健康的优质平台,如果不是专门面向青少年的平台,选择要谨慎。相关网信管理部门,均设置了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家长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可依法举报和投诉。

学校在挑选合作平台时也须严格把关,及时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及时与家长沟通相关情况。

网课平台应当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网络谣言等信息处置制度;禁止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信息内容专栏、专区和产品等地方呈现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内容的不良信息,禁止带有性暗示等不良信息。网络平台应该平衡以用户粘性为主的平台发展以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社会问题,平台能否在其中发挥作用相当关键。

相关监管部门则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晰职能职责,完善法律法规,做到精准执法、联合执法,加强对网络平台和广告商的监管。

朱巍:责任划分,首先是管理部门之间的监管责任划分。网信部门主管网络安全,包括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等,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垂直教育领域监管,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校也很重要,不得通过替别人做商业推广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关注一些没有资质的平台,同时不能利用对学生的影响力去推荐商业广告等,包括不能在“互联网+教育”的网络平台上对未成年人发布广告。

记者:在专项整治期间,各地网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按照露头就打、从严从重原则,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和相关机构,这就亟须依法建立常态化执法制度。

郑宁:建议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平台设置不同的审查义务、分类监管,多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执法。

专门网课平台涉及到面向学生提供的在线教育服务需要比向成年人提供其他服务监管的更严格。最好采取分级过滤制度,在内容审查方面加大人员投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经要求各平台自行制定审核细则。目前,以社交、游戏类为主业的网络平台开设在线教育版块尚处于监管的空白,亟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记者 陈 磊 见习记者 刘紫薇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