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宣德炉、百年文韵扬盛名
近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8月18日的春季大拍中,刘锡荣著录于《钟鼎茗香》系列著作中的八尊宣德炉,竟然拍出一千多万元的高价,在如今全球冠疫、艺术品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为艺术品市场开了一个大大的好头,实在是难能可贵。
宣德炉的前世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祭祀、沐浴、熏香。古代文人雅士喜在读书、写字时,焚上一炷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
刘锡荣先生在其《钟鼎茗香》(二)四篇论文中之论述,被中外学术界认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中国工业文明史上,有三个高峰。第一是商、周之青铜器文明,至今海宇内外,无法超越。第二是宋代之瓷器文明,中国人以一把价值最低劣的泥土为材料,创造了惊世文明,比英国高成本的矿产机械工业文明,要早了八百年。第三是明代永宣年间诞生的宣德炉,西方称之为“中国之文艺复兴”,因为宣德炉有两个文脉,其一是继承了青铜器文化作的鼎彝器,其二是继承了宋瓷的彝炉素雅器,故尔成就了中国工业文明的第三次高峰。”
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宣德炉的今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心中沉静之人对平凡生活的一种从容态度。作为中国宣德炉收藏第一人的刘锡荣,更喜别人称自己是一名学者,一个文人。成大家之人大抵都是如此低调、谦逊。但能够凭一己之力揭开宣德炉的神秘面纱必然不是等闲之辈,这其中必然包含着一份对文化和文物的执着与坚定。
刘锡荣与宣德炉是在2003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结下不解之缘的,那场王世襄先生遗珍宣德炉,竟然是一个人同时买走了21件,令人吃惊与好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解开疑团,刘锡荣奔走42000公里,铜矿、铜冶炼厂中留下了他的足迹,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甚至国家档案馆也有他穿梭的身影。最终,刘锡荣收集了196万字的宣德炉资料,历时一年半,开始分门类别整理,共整理了16个专题。刘锡荣从事收藏40多年,竟然割爱了百十尊”琮式瓷瓶”,集中财力和精力购买了宣德炉,并开始了宣德炉的课题研究。
文人墨客,诗词歌赋。宣德炉亦有自己的特色与精髓。随着深入研究,宣德炉身上的流光溢彩逐步被发掘。
宣德炉,以外在形式为表,则张扬艺术造化之美。以兼赏并用为品,则营造风雅高贵之境。在普通人看来,这炉仅仅是古代常见器物而已,在刘锡荣眼中,这炉凝聚了万物之美,这美叫人如痴如醉。刘锡荣与宣德炉仿佛是伯乐与千里马,正是有了刘锡荣的慧眼识珠,才有了宣德炉的前世今生。

经济在左,文化在右,宣德炉成了拍卖行里的抢手货
中国历史上介绍宣德炉主要有三本图谱,分别是明代吕震撰《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和明代吕棠撰《宣德彝器谱》。
刘锡荣在书中写到:“文房首器,自古名之,皇室官绅,文人雅士,尊置案首,五次高潮,文逾他器,堪为国宝者,唯宣德铜炉。”作为文房之首的宣德炉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是因为宣德炉出身高贵,拥有皇家文化底蕴。刘锡荣讲,这10来年自己一边买东西,一边讲座,用文化价值推动经济价值提升。没有文化价值,就没有历史存在的东西,它就不叫文物。刘锡荣说,文物一词非常微妙,文在先,物在后。没有文化承载的器物不过是生活器物罢了,一个艺术品是否具有价值,应该着眼于它的文化背景入,这也是他研究和收藏古代艺术品的宗旨。
但是光靠学术推动,它只是完成了底蕴积累,并没有直接形成市场交易,它的交易是需要依靠市场来间接推动的。刘锡荣讲,拍卖要学术化、收藏要生活化、生活要艺术化。作为客座教授,刘锡荣在国内外讲座传播宣德炉的传统文化,所以全世界才知道宣德炉的点点滴滴。正如前文所讲的“二十一件宣德炉拍卖事件的因缘,七年之后,那位上海买家又送北京匡时拍卖上拍,刘锡荣邀当这二十件宣德炉守望两百天,反复研究鉴定,并著作了一部经典书籍:《俪松居遗珍》,并应北大和雅昌艺术网连续讲座,使之广为人知,成为2010年以来的经典话题,更成为中外业界和艺术品投资领域此经典案例。
当然,刘锡荣也一鸣惊人,成为中外此人领域此学术大家。
可以说,宣德炉在今天的拍卖行能获得一席之地,刘锡荣功不可没。

宣德炉是一个大奇迹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古人讲,宣德炉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的色,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于宣德炉的用料,以及制作工艺等多方面的特征、细节、品味收藏宣德炉,竟也是颇有趣味。宣德炉不仅具备色质典雅、皮色丰富特征,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特点。
刘锡荣讲,从古至今,我们国家的青铜器和瓷器等器物都是没有图纸的,只有大样,但是宣德炉有图谱。几斤几两、什么材料、工匠、器物、尺寸如何,上面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刘锡荣说,宣德炉是一个奇迹。因为宣德炉体现了工业价值,这是中国工业文明史乃至世界工业文明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的存在。所以西方称宣德炉为中国之文艺复兴,指的是它对青铜文化的继承。因为青铜文化到汉代就结束了,瓷器诞生了,宋代把瓷器推到高潮,瓷器是一把泥巴造就了一个世界,china就是这么由来的。而宣德炉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它在中国文物的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我们要有文化自信
“吾赏宣炉,以文为鉴,以物为本,形色款质,全品为佳。宗古人之妙法,探宣炉之真谛,人物合一,修为仁德,和合而皆乐也”,刘锡荣著作中所言,或许正是他被誉为“宣德炉收藏第一人”的原因所在——探寻收藏的真谛,守护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与刘锡荣的接触中,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不同于他人的文人气息。诗词歌赋、自然流露,这是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读书人与生俱来的特质。
刘锡荣说,市场检验了他学术研究的价值和对文物鉴赏的眼光,这些都归功于一种态度,就是文化自信。刘锡荣说,我们现在需要这种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无论走到哪里,文化底蕴就是你自信的底气。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滋养了无数奇珍异宝。今天的我们,为拥有这种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图文整理:那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