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2020澳涞坞论坛在澳门举行 王海歌:澳涞坞联接影视资源 打造影视产业集群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0月20日澳门电(记者章红星 王海珠)近日,由澳涞坞影评人协会主办的2020澳涞坞论坛在澳门举行,蔡安安、饶曙光、王中磊、刘燕铭、刘国华、董朝辉、谢芳、巩汉林、赵非、林育贤、王海歌等中国影视行业大咖分成三组嘉宾,围绕着澳涞坞电影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如何保护艺人权益和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中国影视产业机遇与挑战三大主题各抒己见,展开探讨。

DSC_0354.JPG

蔡安安:希望能把澳涞坞打造成中国电影南天一柱

2020澳涞坞论坛是由王海歌、牛犇、王中磊、李路、龚宇、于冬、洪金宝、文隽、刘国华、刘江、陈宝国、萨日娜、巩汉林、王丽坤等上百位中国影视娱乐业领军人物共同发起的“中国澳涞坞”项目今年6月正式启动后,首次举办的大型活动,也是澳涞坞影评人协会今年8月成立后主办的首场论坛。

澳涞坞集团董事长、华鼎奖主席王海歌首先简略介绍了澳涞坞的缘起,他说:“澳涞坞这个项目主要源于澳门特首贺一诚先生在他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在横琴打造中国的影视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影视产业。我们根据他的这个提议去做了一个规划,就提出来‘一总部、三平台、五中心、九基地’澳涞坞发展的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说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希望能融入国家文化的发展,联接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影视资源,克服澳门地域狭小、人才短缺,影视基础比较薄弱的困难,去打造澳涞坞这样一个影视产业集群。”

52.png

王海歌

澳涞坞影评人协会秘书长胡建礼表示,澳涞坞影评人协会将借助中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系列利好政策,充分发挥澳门一国两制的优势,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呐喊发声,助力国产电影在海外的传播。他认为,疫情令澳门以博彩为主的娱乐产业受到很大影响,而澳涞坞项目的启动,将成为澳门娱乐产业向影视文化领域突围的一个重要依托。

澳门电影协会会长蔡安安今年已80岁高龄,非常熟悉和了解澳门电影的历史和现状,对其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战略地位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我认为澳门现在的战略地位是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不可替代的。你别看它小,它是一国两制,而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中,香港、广州、深圳、澳门四个中心城市,唯独对澳门提出打造文化基地,为什么?这是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里面。”

53.png

蔡安安

蔡安安是澳门电影制片业空白的填补者,他回顾了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澳门拍电影的经历,透露自己多年来一直想在澳门和珠海横琴搞影视基地,也曾在澳门和横琴申请土地,但“这个任务很艰巨,非常困难”,“我到澳门30年,没有一个人给电影投过一分钱”,“我很佩服王总有这么大的胆魄来做澳涞坞项目,希望在王总的组织下,能够把澳涞坞打造成中国电影的南天一柱”。

蔡安安还批评了现在一些文化从业者只知道赚快钱的做法:“现在一种风气不太好,就是赚快钱,而对文化事业缺乏一种情怀……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纲要非常好,我们一定要弘扬中华文化,经济是手段,目的是文化,任何一个地方不发展文化,就知道赚钱,经济早晚会出问题,包括现在世界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澳门科技大学教授田媛从电影教育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她透露,澳门科技大学在2015年成立了澳门电影艺术研究院,2017年开始招生,到现在已经有两届毕业生。今年3月改名为电影学院,加了3个本科课程,包括影视表演、影视制作、数字媒体课程,想在澳门本地培养影视专业人才。

54.png

台湾导演林育贤则以导演的视角,围绕着“来澳门到底能够拍什么”谈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把澳门当做一个大型的城市片场可能更有趣,因为我发现它的地形地貌非常丰富,在这个岛有非常多样化的建筑,但是到了另外一个岛,又有非常本土的建筑,我相信通过政策支持,澳门在影视产业有发挥的空间。”

55.png

巩汉林:明星为假冒伪劣产品代言就等于犯罪

本次澳涞坞论坛的第二个部分是探讨如何保护艺人权益。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晓磊以主持人的身份,从演艺人员商务权益、人格维权和生命健康权三个方面,分别请巩汉林、刘国华和谢芳、张目夫妇发表观点。

著名演员巩汉林认为:“作为一个演员,不管给哪一项产品代言,首先要摸着良心,你要用你的良知和科学判断为准,不能以你赚多少钱为准。找我拍摄减肥广告的公司不下十几家,我从来没有接过。我跟他们讲,我活了几十年,身材从没变过,不是说吃减肥药,我要真给你代言了我就是骗大家。当年在两会期间我就说过,如果演员给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代言,真的就等于是犯罪。”

牛犇、巩汉林和刘国华在当天论坛现场。

香河国华影视基地董事长刘国华主要谈了网络暴力对演艺人员和影视公司的影响:“华谊兄弟是中国电影的带头人之一,也是上市公司,但同时也遭到了网络暴力,你说怎么办?我们所有的艺人和艺术家,在网络上都是弱者,我们只有听人家骂,我们不能够开口骂别人,只能默默地忍受。”

朱晓磊律师对如何保护演艺人员生命权和健康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在合同的签订方面要规定多少小时;第二,对于非常危险的节目,不是不可以举办,节目在开始的时候要做体检,在节目进行当中,也要有动态体检的制度进入;第三是完善保险制度。”

论坛上,两位老艺术家谢芳和张目夫妇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祝愿第27届华鼎奖圆满成功,澳涞坞越办越好,将来成为全球电影科技中心。

王中磊:澳涞坞应寻求差异化发展

当天论坛第三个部分的主题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中国影视产业机遇与挑战”,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华鼎奖北京电影研究中心主任饶曙光担任主持。

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在发言中先分析了目前中国几个大型影视基地各自的优势和定位,认为“澳涞坞未来想成为一个新的影视文化的中心,其实应该寻求差异化”,“可能更多的就是利用大湾区、澳门的地理位置、税收、政府支持等各方面优势,做出差异化。如何把澳涞坞做成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影视中心,需要这几年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我们都愿意帮忙。”

56.png

王中磊

海润影视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燕铭坦承,面对今年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影视行业目前还没看到多少机遇,挑战却是每个公司都面临的,“疫情期间所有剧组都停下来了,本来海润今年要做三部剧,一部是在北海道拍的,剧组都已经到了北海道,在那儿扛了一个月,实在扛不住了就回来了……其他两部戏也都停了。所以这次疫情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冲击非常大。前期电影院线更恐慌,现在院线恢复得很快,但我们制作行业,特别是以电视剧和网剧为主的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57.png

刘燕铭

不过,刘燕铭认为:“对中国内地影视产业来讲,挑战是越来越大,但是对澳门和澳涞坞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现在澳门影视业是一张白纸,现在这届澳门政府愿意把澳门打造成一个以文化为中心的城市,我觉得对王总也好,对澳涞坞也好,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现在澳门做文化产业最急于做的是创作,我认为剧本是关键,王总应该尽快成立一个编剧委员会,因为没有好故事,其他的都跟不上。应该写一些澳门的好故事,澳门这些年的变迁等等,这个是当务之急。”

欢乐传媒是一家专注于喜剧影视作品创作的公司,董事长董朝辉在论坛上的发言紧紧围绕着喜剧来阐述。他先介绍了自己公司多年来在喜剧创作上的积累和心得,认为“不管经济好不好,喜剧对老百姓是刚需,喜剧电影票房占据半壁江山”,因此他希望澳涞坞能在喜剧上布局,能不能做个喜剧节?

“上海现在有喜剧节,但基本上还是以对外交流为主,每年有全世界各地的喜剧团体来,但本土的喜剧资源都愿意去的喜剧节现在还没有。我们目前在筹备明年的一个喜剧盛典,现在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盛典是盘点过去一年各个喜剧人成就的,我觉得这些有很多点是可以来探讨的……所以看看和澳涞坞是不是可以有合作。”

饶曙光认为:“今年的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其实也是喜剧,在我看来,电影其实就是六美的艺术:美金,钱是硬道理;美人,它需要好的演员;美酒,电影还需要大的热度,需要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我看来中国的电影活动不是多,而是少了,包括专门的喜剧电影的盛典现在还没有;美德,搞电影的人需要有情怀,需要有对电影的热爱和敬畏。还包括电影需要美景、美食,从这方面来讲,澳门都已经具备了。”

58.png

饶曙光

饶曙光相信,澳涞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为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聚集在一起,就是为这样一个目标来努力”。

澳门立法会议员胡祖杰、陈华强、梁安琪与谢芳、牛犇、王海歌、王中磊、刘燕铭、王景春、任素汐、陈国坤、吴玉芳、艾丽娅、陶慧敏、吕良伟、温碧霞、田海蓉、侯勇、许戈辉、巩汉林、刘抒娟、刘锡明、袁洁仪、刘佩琦、饶曙光、赵非、陈建德、霍猛、林育贤、杜旭东、梁琤、张山、朱晓磊、李彩桦、蔡安安、许超平、苏香玫、傅晓、田媛、余俊作、刘国华、赵保乐、周炜、李自松、田岷、田歌、刘玉翠、于易洲、杨燕、钟楠茜、陈曦、金于宸、杨婷婷等两岸四地数十位明星和知名电影人出席了本次澳涞坞论坛。


【责任编辑:王海珠】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