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1月22日黑龙江洪河讯】洪河农场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青少年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并积极赋予中华优秀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凝聚正能、凝聚灵魂,让中华文化释放出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无穷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教育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儿童学前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萌芽时期,这个阶段养成的习惯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知礼懂礼守礼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应该做董文明、知礼节的小朋友。”在洪河农场幼儿园的一节礼仪课上,老师正在给宝宝们进行礼仪培训,“站要端正,是对他人的尊重;举手时,手肘和上臂在一条横平面;介绍时,不用一指,而是手指并齐,以手掌指向物体。“这节生动的礼仪课,让孩子们感到新奇。洪河农场致力培养幼儿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品行和习惯。围绕“礼仪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礼仪特色活动。如“文化走廊”“礼仪展示栏”“文明小天使”“家长表扬信”“争做礼仪宝宝”等活动,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利用每天下午课前半小时去读一些古诗词、名言佳句是洪河农场子弟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有效举措。“在一些民俗节日,都会让学生体验包粽子、吃月饼的乐趣,交流民俗节日的来历、名人的故事,欣赏经典的诗词歌赋,节日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面貌和社会生活,其中蕴含很多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洪河农场子弟校的校长陈洪波告诉笔者说。在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会充分挖掘本学科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将中华文明成果、中华传统美德纳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做到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如用《弟子规》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将中国的传统礼仪与《道德与法治》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教育 由榜样引向深入实践证明,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先进典型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体现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因此,洪河农场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典型的选树。洪河农场先后开展了“感动洪河人物”、“道德模范”、“创业之星”、“最美洪河人”、“金牌工匠”、“垦荒老兵”等典型创评活动。先后评选出了选树了赵红、陈宏伟、吕联营、李伟、张瑞霞等一批典型人物。时任洪河农场街道办党总支书记,现任洪河农场街道办主任赵红被总局评选为垦区“首届道德模范”。洪河农场退休职工张瑞霞家庭被总局评为“总局级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为了宣传好典型,使职工群众受到教育和启迪,用典型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洪河农场利用媒体宣传、表彰先进、召开宣讲会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所选树典型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声势,加大典型宣传的渗透力,扩大典型宣传的覆盖面,形成轰动效应,真正使典型形象深入人心。同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典型学习,引导职工群众像先进典型那样,立足自身,注重言行,着眼养成,把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弘扬继承传统文化的模范实践者,使先进典型的精神转化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如今,这些典型人物已成为洪河农场的一张新名片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感动着、影响着更改变着身边人。
——中华文化教育 在文体活动中升华。洪河农场以抓好文化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提升为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必要的阵地条件。目前,全场建有免费开放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艺体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并提供文艺培训、讲座、展览等延伸服务。洪河农场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文化队伍建设,在农场工会协调组织下,先后成立了乒、羽、蓝、排球协会,舞蹈协会、太极拳协会等16个问文体协会,涌现出了旗袍走秀队、健身操队、交际舞队、老年乐器演奏队等多个民间问题队伍,各类协会和民间文体队伍在工会的统一组织下,有计划地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洪河农场依托春节、端午、中秋、三.八、七.一、八.一、五四等节日,开展多次文艺演出。把传统文化元素、传统美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古典节目《读唐诗》在孩子们的精彩演绎下,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农场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农场退休老干部于培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时代必然,也是价值回归。文化类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中国的文化基因密码,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家有一宝》、《最美母亲》《供给侧里侃赚钱》《搬新居》等原创小品为职工群众在欢乐中输入新的价值观念。此外,洪河农场还通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好婆婆”“好媳妇”“最美母亲”“文明家庭”等道德评比活动和敬老助残、邻里互助、学雷锋志愿者、清明节文明祭扫、感恩母亲节、端午节慰问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等载体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推动移风易俗。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洪河农场将继续把中华文化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黏合剂”,持之以恒的抓好中华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守文化教育责任。用文化这只看不见的巨手,来不断的提升农场广大职工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意识能力,凝聚出为农场的改革发展建设无穷的动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汤华 李建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