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终于!“马首”回家了

“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1日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马首”回家,从回归到入藏

在外飘零百余年的马首铜像,12月1日终于回归阔别已久的“家”——圆明园。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惯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体”。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海晏堂阶前设计了一个大型的喷水池,水池左右便是呈扇面八字排开的喷水装置。这组装置由英国传教士、大清宫廷画师郎世宁领衔设计,最开始的水龙头是一群西洋裸体美女,乾隆皇帝觉得“这可不大和中国的风雅”,因此改为了十二生肖的人身兽面铜雕。据考证,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从此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昼夜都会隔一个时辰(2小时)依次从口中辍流喷水,正午时刻,还会一齐喷水,被称作“水力钟”。

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抢掠焚毁了圆明园。12尊兽首从此身首异处,流失海外。

2007年,澳门商人何鸿燊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宣布捐赠国家。此后,马首铜像一直在港澳地区公开展示,为增进港澳同胞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下,2019年11月,何鸿燊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献礼。

1日的入藏仪式上,马首铜像终回故土。记者看到,圆明园马首被赫然置于圆明园正觉寺的中间。

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外景。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外景。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正觉寺位于圆明园三园之一的绮春园的正南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因北墙外的一条小河挡住了疯狂的火舌,幸免于难,部分建筑和古树留存至今。

此次,几经讨论,各方决定将圆明园正觉寺作为马首铜像展示场地,文物建筑文殊亭作为马首展区。通过实施展示提升与安防改造工程,正觉寺具备了文物安全与展览条件,国家文物局将马首铜像正式划拨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个单元,展览面积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100组件,作为正觉寺基本陈列持续展出,即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马首”回家,归来不是终点

“马首回家,汇聚了党和政府、港澳同胞、社会各界的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诠释着‘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树立了新时代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成功范例。”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

他指出,马首归园,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圆明园流失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50周年,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日益成熟,成果丰硕。但对于国际公约生效前,历史上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比如圆明园流失文物,如何开展追索返还,国际社会依然缺乏法律基础和普遍共识,回归之路尤显艰辛漫长。中国政府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支持非法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我们愿和国际社会一道,将促进历史流失文物返还作为重点方向,推动文物流失国与文物流入国相向而行,共同探讨妥善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文物追索返还新秩序,贡献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同时,马首归来,已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文化遗产。刘玉珠表示,归来不是终点,如何做好文物利用下半篇文章,发挥其独特作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才刚刚破题。圆明园是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他期待圆明园讲好马首回归的“中国故事”。

据透露,70余年来,在中国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下,已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马首”回家,其余兽首何在

在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在内的六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猪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于2003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

目前,十二兽首铜像中已有七尊回归中国,另五尊仍下落不明。

这七尊兽首铜像的回归时间及收藏馆所如下:

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斥资3300万港币购得虎首、牛首和猴首铜像。这三件圆明园兽首铜像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藏家同意将猪首转让给该基金。2003年9月,何鸿燊向该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其后转赠保利集团,现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据悉,这也是目前唯一以公益方式回归的圆明园兽首铜像。

2007年,何鸿燊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宣布捐赠国家。该兽首铜像将回归原属地,由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其余的蛇首、鸡首、狗首、羊首、龙首铜像下落仍不明。2018年12月曾有疑似圆明园龙首铜像现身海外拍卖会,但其真伪仍存疑。

记者:应妮

【责任编辑:王海珠】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