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汕头文化携手华本影视成立囯际电影产业园 共同打造一流影视全产业链基地

【中经联播12月12日深圳电】近日,深圳市华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奕廷一行前往汕头,先后拜访了汕头油画院院长方声涛和汕头市政府宣传部副部长,广东潮剧院院长、党委书记黄奕瑄,得到了各位领导的热情接待。李奕廷代表华本影视祝贺汕头市在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中荣获一等奖,并表示非常荣幸能与领导们共同分享获奖的喜悦和共同见证汕头文化的崛起。

1.jpg

据了解,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大海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汕头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汕头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绣、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

150.jpg

黄奕瑄院长向华本介绍了潮剧文化,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剧名角姚璇秋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心。

1600.jpg

据悉,潮剧已有600多年历史,在五六十年代,潮剧界能人甚多,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社会上的文人学者也无微不至地关注着潮剧,当时对传统的整理传承达到了一个高峰。专家学者对大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甄别筛选,绝大多数有提炼价值的剧目经过加工,成为潮剧的经典和保留剧目。这批剧目剧本紧凑,立意高,唱词文雅,文学价值很高;音乐既保留了传统,也融入了新素材;动作设计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并保留了潮剧细腻典雅的特色和独有的表演程式。老舍、曹禺先生曾一再叮嘱,要十分珍惜潮汕文化遗产,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剧传承和发扬光大。

126.jpg

黄奕瑄院长表示,除了潮剧等本土文化,汕头也是一个具有电影基因的城市。电影之父郑正秋,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蔡楚生,人民艺术家陈波儿都是汕头人,他们是中国电影届的先驱者,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2年,郑正秋与他人合作创建明星影片公司。1932年,自编自导了电影《自由之花》;1934年2月13日,自编自导的剧情片《姊妹花》上映;1935年6月5日,参与执导的战争电影《热血忠魂》上映。

1800.jpg

1926年,蔡楚生成立了“汕头进业电影制片公司”,把自己编写的滑稽短剧《呆运》拍成电影,在汕头公映。1934年,他自编自导剧情电影《渔光曲》,获得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执导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都分别创造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轰动海内外。

103.jpg

1949年底陈波儿奉命调到北京,担任了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艺术处处长。1950年由她直接领导并提出编创建议,完成了26部国产影片。这些影片的问世和在国内外的放映,给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定了一个初步基础,新中国电影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这是她丰富的经验、实干精神和领导者的才能与气魄结出的硕果。电影局在陈波儿的领导下,筹备表演艺术研究所,也就是现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陈波儿任所长。

100.jpg

时至今日,汕头也还在影视的道路上努力着。1999年,汕头拍摄的29集电视剧《家园》获得了中国电视剧的最高奖项——第20届飞天奖三等奖。豆瓣评分8.1。20年前,汕头拍摄的关于潮汕题材的作品就已经能达到如此的高度,那假如让我们再创作一次,可以言说的东西或许更多。

1077.jpg

2012年,独立电影《鮀·恋》以“潮汕本土第一部电影”的标签进入公众的视野。亲切的家乡方言、熟悉的生活背景,一时激起潮汕学子们的观影热情。《鮀恋》没有做商业宣传,却收到省内十几所高校的放映邀请。电影主创们在缺资金、少支持的情况下,坚持完成拍摄及后期制作,这样的坚守打动了不少观众。

127.jpg

2018年,《爸,我一定行的》霸占了潮汕人的朋友圈。功夫茶,潮剧英歌等潮汕文化穿插其中,方展荣、李树浩、陈锦标、苏细珍等潮汕本地家喻户晓的老戏骨客串出演,勾起了许多80、90后的回忆。还有电视剧《厝边头尾》、《潮糖之路》等都是以潮汕文化作为基础的影视作品。

109.jpg

黄奕瑄院长表示,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汕头发展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按照市委“1146”工程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突出做好“侨”的文章、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部署,积极做好汕头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涵养汕头的文化内涵,让汕头这座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进一步引导人们认识到汕头经济特区的今天来之不易,从中感悟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23.jpg

第一个“1”,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第二个“1”,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4”是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等4个新兴支柱产业;“6”是突出提升发展能级、做好“侨”的文章、全周期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发展等6个着力点。

为此,深圳市华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华本影视传媒(汕头)有限公司,并计划建立电影产业园,为以后对接汕头市文化和影视项目做好准备。

111.jpg

另悉,电影产业园将以电影工程研究院为核心,以影视工程技术人才培育培训、项目研发为宗旨,为汕头乃至全国的影视及新媒体产业基础工业产业发展研发系列培训标准及认证标准,同时为影视工业全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为影视相关项目,如:影视科技旅游、影视体验式旅游、影视产业示范基地、影视青少年科技实训基地等战略性新兴影视产业发展提供行业研究论证依据,定期出台相应研究成果及行业发展蓝皮书。

1211.jpg

影视交易也是电影产业区的功能之一。电影产业中创作、融资、放映及后产品开发等是以营销发行交易为中心的,而目前国产电影仍存在制片、发行、放映等各方之间对接较难的现状,特别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后,电影各环节的营销和交易亟需搭建一个规范、规模、开放的营销交易场所和平台。而该项目正是搭建了一处能够同时满足电影营销交易各方,进行有效沟通与互动的平台。

160.jpg

深圳市华本影视董事长李奕廷表示,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但产业链不完整,诸多尚待开发的电影产业项目,产业引导、行业培训、产品整合、项目升级、衍生产品等急需进入市场营销交易,而此项目就是建设这样一个平台,让电影产业各环节都能够实现快速、批量对接交易,使得更多的产品能够进入市场,更多的投资能够得到回报,进而带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正常和良性的循环。这意味着一个高端规范、规模便捷、公开权威公共服务平台的诞生,将有效完成与市场的对接。

190.jpg

黄奕瑄院长表示,为深入贯彻国家有关发展电影产业的决策部署,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号召。汕头正在构建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创新型影视增值模式,旨在促进汕头市乃至全国的影视新兴产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移,在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和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中发挥引领、示范、带动、骨干作用。同时通过创新型产业、技术和企业及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促进汕头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国内知名的影视产业综合性研究智库、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基地。

11.jpg

▲汕头市委原副秘书长林炳元(右四)、汕头油画院院长方声涛(右三)与李奕廷董事长(左四)合影

黄奕瑄院长表示,华本影视是一家有信心、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传媒公司。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人民的精神文化息息相关。

李奕廷表示,此项目受到了汕头市政府的高度认同和支持,华本有信心将电影产业园发展起来,为汕头影视文化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坚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华本必将不负众望,在汕头这片充满着创业和追梦的土地上,让汕头电影产业园成为中国电影强国梦想中的主力军。(申成勇)

【责任编辑:李文文】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