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华外文系,国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钱钟书,以及流传至今的那句毒舌评语“西南联大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自古文人相轻不足为奇,钱钟书先生大才,亦不免年少轻狂。所谓 “陈福田太俗”,其实这当中有“世俗”的意思。陈福田,1897年出生于夏威夷,是个美籍华人,虽然中文不错,但毕竟受西方教育长大,又是哈佛大学的教育学硕士,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心专研比起来,他的兴趣和交游都有点广泛。

蔣夢麟(1886-1964)
行書自作詩書贈陳福田
纸本 鏡心
34.5×91.5cm
中贸圣佳2016春拍将推出清华及联大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先生旧藏书画作品60余件,其中半数为福田上款。从这批福田上款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陈先生的朋友圈的确不同凡响。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与陈福田同系任教的吴宓、叶公超,中文系的朱自清、哲学系的冯友兰、以及曾在清华北大任教后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等。除却以上这些与他共事的那些学术大咖们,从政坛到梨园,从晚清遗老到民国新贵,都有他的朋友。北洋政府内阁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汪大燮、内阁交通总长曹汝霖、清朝宗室里少有的才子宝熙都曾亲笔题赠墨宝。梅兰芳的《墨梅图》,端正小楷书“福田先生教正,梅兰芳。”

梅贻琦(1889-1962)
行書自作詩書贈陳福田
纸本 鏡心
34×68cm
民国三十二年(1943)陈福田当时已经是联大外文系的主任,他休假归檀香山,那时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战火纷飞不知归期,他的同僚好友纷纷留下墨宝为他践行。正如朱自清在给陈福田的赠诗中描述的“檀岛波光异昔时,弥天烽火动归思。三年劳止如番卒,行见迎门影里儿。福田兄休假归檀香山作此赠别。卅二年八月,弟朱自清时客昆明。”老校长梅贻琦也感慨万千赋诗相赠“快聚明园往迹深,别君客里意殷殷。廿年教泽成千林,万里檀山省二亲。风雨同舟钦义胆,艰难复校赖群纶。明春伉俪归来日,把臂清华劫后新。”1946年联大复员,十月初的一个星期日,师生们一起乘着几辆大卡车回到清华园,在清华园的牌坊前举行了抗战胜利后的返校仪式,当时的纪录片就是陈福田亲自掌镜拍摄的。70年过去了,2016年中贸圣佳春拍,从夏威夷带回了当年那些临别赠言,字里行间没有“相轻”的文人通病,客居昆明,艰难复校,只剩下昔日清华园中的集体回忆,同舟共济在战火中缔造的奇迹,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真挚祝福。

朱自清(1898-1948)
楷書自作詩書贈陳福田
纸本 鏡心
34×22.5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