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14日郑州讯(屈伟林 李吉远 通讯员屈大鹏 李媛)近期,尽管三星堆的新闻报道在媒体上铺天盖地,但是柴窑的话题还是成了热搜第二。柴窑作为中国的一代“瓷皇”,在中国陶瓷上居于顶峰的地位。
柴窑创设于公元955年左右,也就是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柴窑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成为其高贵身份的象征。由于柴窑烧造的时间很短,自从北宋初年被停烧以来,柴窑瓷器成为陶瓷爱好者心目中的美神。同时也成为后世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苦苦追求的瑰宝。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少陶瓷爱好者,都在苦苦追寻柴窑的踪迹。各种各样的说法也由此而生。越窑说、景德镇说、耀州说、郑州说等等。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是这些说法的背后都凝结着古陶瓷爱好者的心血,他们都在寻寻觅觅,为揭开柴窑这个千古之谜做出贡献。
2021年3月21-23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柴窑研讨会在洛阳召开。洛阳王光辉团队提供的柴窑瓷片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古陶瓷专家感到震撼和欣喜。洛阳的古玩爱好者、收藏家王光辉发明的“洛阳眼”为柴窑的发现立下大功一件。

收藏爱好者“洛阳眼”培训现场
洛阳电子能量场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光辉对古代艺术品深有研究,这些年来,他在精心钻研的基础上,发明了“洛阳眼”。“洛阳眼”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全国各地许多古玩爱好者的青睐。“古有洛阳铲,今有洛阳眼”,过去洛阳铲在全国很有名,凡是考古的人都离不开洛阳铲。对于古代艺术品或文物品,测年断代是绝对少不了的,但是如何才能又快又好的断出一件器物的年代,成为考古人和收藏爱好者无法求解的难题,过去都是靠眼学。在一个制假成风的年代,免不了让很多收藏者头疼万分。“洛阳眼”利用任何物体都有吸收、辐射、反射能量的原理,可以很快测出器物的年代。

全国各地收藏者“洛阳眼”培训现场
2017年春夏期间,喜欢探索的王少天带去一些瓷片让王光辉的“洛阳眼”测年。王光辉用“洛阳眼”测出其年代在公元955年左右,刚好在柴世宗在位时期。王光辉敏锐的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柴窑瓷片。王光辉让王少天继续寻找并找出出处。王少天带领他的一个小组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找到了出土地点。王少天对此还在网上发了寻物启事,并且还提出谁能提供信息给予奖励。

在不断得到新的瓷片样品后,王光辉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召开研讨会,并且对所得到的瓷片进行认真测年,“洛阳眼”不愧是测年神器,很快对不同的瓷片排出了年代区间。
1、公元945-951年期间:“官”字款;
2、公元951-955年期间:“官”字款、“大周”款;
3、公元955-959年期间:“柴”字款
4、公元959-960年期间:“柴”字款带有黑框
5、公元960-966年期间:“柴”字款带有黑框(北宋柴窑)

柴窑在公元966年之后停烧。主要是柴窑烧造成本极高并且只是赏器、礼器。对此,喜欢节俭的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停烧。
北宋晚期、明代、清代都有试图仿制的柴窑,但均未达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