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献血11600ml,学生心中的“周妈妈”,海南师范大学这个党员平凡而伟大

中经联播4月15日海口讯(通讯员张欣宇、郑雨涛)周政是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2019级辅导员、讲师。曾获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同时也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图片1.jpg

关爱学生的“周妈妈”

2015年3月,周政在攻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政表示,他无论是读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一直都是“思想教育”。对他而言,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多的是“学习”和“互补”,入党是一种专业领域的深造。他一直遵循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对自身形成更高的标准,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都为他提供了很多坚实力量。

周政是辅导员,是最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岗位,关心着同学们大大小小的事情。接受采访前,他还在忙着和学生谈话交流,调节宿舍矛盾。同学们对他的印象都很好。文学院学工助理杜蒙蒙表示,周政性格直爽,为人亲和,幽默风趣,和办公室的同事相处得十分融洽,对学生也非常有耐心,只要学生遇到问题他都会尽力帮忙解决。

2019级中文3班的施珊珊,因假期末的手术耽搁,外加当时的疫情影响,比其他同学晚了一个月来到学校,返校第一天她来到办公室找辅导员签假条,刚好听到周政老师在问她的班长“你们班的施珊珊怎么样了”,那是施珊珊第一次见到周政老师,“老师我就是施珊珊”。施珊珊告诉记者,“第二次是隔了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其他的事情要找周老师处理,周老师的第一句话也是‘你的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当时的印象就觉得这老师好好哦。”

在很多学生眼中,周政是一位可爱的“周妈妈”:“周老师平日里对同学们都很照顾,一件小事他都能记很久,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担忧,而且他处理事情的时候还会站在我们学生的角度思考。总而言之,有难事就找‘周妈妈’!”

周政身兼众职,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再累再忙也要坚持到底,心中对党的承诺不能忘。

献血11600ml的无私“志”士

2008年,在吉林读大学本科的周政作为志愿者走进献血屋,开始了他持续至今的献血之程。在整个本科生涯中的献血量达4000ml,来到海南读研、工作过程中的献血量达7600ml,至今为止,他的总献血量达11600ml。2020年末获得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有同学喜欢量化这样的结果,称:“老师您献了一大瓶可乐的血。”

2020年5月份周政收到血液中心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可以参加这个奉献奖,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献的血量达到这么多。周政表示,从他自身来说,经过这么多次的无偿献血,以自己的身躯给生病的他们带来一线希望,这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同时,作为一名党员这也是他的义务,是应该做的事情。希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可以加入无偿献血的义务宣传组织当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全校师生、社会各界宣传无偿献血,并呼吁他们共同加入无偿献血活动。

此外,作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认为,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历程,当人去世之后,人体不过就是一个器官。作为一名党员,如果能在最后时刻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发挥自己的余热做出贡献,也是实现了他最大的价值。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遗憾,周政希望通过眼角膜捐献能够有一双眼睛代他去看他未曾欣赏过的风景,去他未曾去过的地方,他觉得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

 图片2.jpg

三年37900分的学习标兵

周政自2018年下载“学习强国”平台以来,每天都会浏览阅读。随着一天天的积累,截至4月15日,他的积分已经达到了37900分,在“学习强国”积分总数排名全校第二。周政说:“作为教师,每日浏览‘学习强国’关注国家发展形势,不但能够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树立科学系统的学习观,还有利于在教学工作时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政非常注意学以致用,在《形势与政策》的课堂上,他经常将所学与时事巧妙地结合。比如,在讲到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时,他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与制度方面的优势,强调人民立场、组织领导力、动员力、执行力、改革创新力五大要素是决胜全面小康、夺取扶贫攻坚最后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全民战“疫”时代,他积极带领同学们了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

关于党建,周政深有感触。他认为,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做得特别有力度,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日益加强。在日常的党建教育过程中同样如此,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具有先进性,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近年来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和惩处重点关注。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考虑,生态建设是全球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对生态建设和保护理应走在世界前列。周政表示,他很自豪生活在海口,因为这个地区的年均PM2.5数值很低,空气质量始终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无私奉献,时时不忘向党汲取力量。这是共产党员周政坚守的初心。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走进自贸港”)

片尾广告.png

【责任编辑:李文文】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