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探寻丽水古村落的“网红”密码

在一片依山而建的古村落中,一块“先锋书店”的牌子并不起眼。但推开书店的大门,跨过门槛,一片不一样的天地就呈现在眼前。现代化设计的书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其中标注着“古建筑”“民俗”“茶道”的几列书架尤为醒目。咖啡豆慢慢研磨,咖啡的香味徐徐散开,走到玻璃窗前,连绵的高山和云海与近处的古村落交相辉映,竹林、梯田、古树和山峦尽收眼底。

这家先锋书店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的陈家铺村,建立在山崖之上,它似乎正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松阳县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5个。杨家堂、陈家铺、西坑村等大大小小的村落依山而建,姿态各异,却又共同展现着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原始风貌。

今年暑假,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的9名大学生,前往松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跨越千百年的文化融合

溪边浣衣,果蔬晾晒,耕作采茶……在松阳县,这种原始的生活生产方式没有因为现代化的渗透而被抛弃。

陈家铺村,平均海拔750余米,房屋呈崖居式分布,镶嵌在古树与梯田之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先锋书店由陈家铺村的文化礼堂改建而来,从前,村民议事开会往往会聚集到这个地方,这是整个陈家铺村的核心。

书店一经建成,就引来了无数游客、摄影爱好者。大学生探访当天,书店人满为患,有一家三口前来旅行,也有三五姐妹前来拍照“打卡”。这里已然成为当地的网红地标。

曾几何时,陈家铺村几乎是一个全然与世隔绝的秘境,缺少现代化交通的联结,缺少年轻劳动力的输入,只有留守的老年人和静谧的村落。正如先锋书店的建设和陈家铺村的改造巧妙结合一样,松阳的古村落上演着穿越千百年的文化融合。

年轻的书店员工还和当地淳朴的村民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村落守护人”在抖音上传的短视频让杨家堂村口的古樟树成了这个村子的“网红代言人”;除了当地村民的返乡,外地游客也纷至沓来,松庄村的小桥流水成为大家必要拍照留念的地方……松阳县分布的古村落有上百个,几乎每一个村落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田园松阳的古村落发展让我确信,只有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我们才能赋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浙江万里学院的钱欢深有感触。

的确,随着古村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古老的农耕文化反而愈发地展现出了历史的韵味。如何保护这些古村落,成为了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不同方式的相同“守护”

如何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建设和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平衡?山脚下,茑舍里的杨慧娟和她的合作伙伴正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松阳古街的一个巷子口,挂着一块“茑舍”的指示牌,没有额外装点,这家民宿就这样安静低调地“大隐隐于市”。民宿主理人90后杨慧娟是个地道的松阳人,5年前,一次在家乡松阳老街闲逛时,她偶然认识了现在的创业合伙人,让她对民宿产生了兴趣。杨慧娟辞去了在宁波月薪过万的设计师工作,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开始民宿和茶室的经营。

“民宿依托的是什么?是和周边环境的配套。能够和周边环境、村民村貌契合,民宿才有魅力。”秉持着这一理念,除了对山下老街茑舍的设计,杨慧娟选址陈家铺村,在山间启动了第二家民宿――飞茑集。

陈家铺村是松阳县的历史风貌保护村落之一,当地对于传统历史保护村落的风貌控制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例要求。杨慧娟也希望保留古村落原有的样态,不能破坏整个村子的原始风貌。飞茑集建造过程中,杨慧娟尽可能把原来古建筑的夯土留下来,仅对木结构拆除改造,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房屋农舍的形态,通过民宿的建设,赋予了几近衰败的农舍新的生命。

比起“游客”,杨慧娟更喜欢称呼来松阳游玩、居住在民宿的人们为“住客”,“城市生活的节奏比较快,这些人来到松阳,小住几天,有时候只是想体验一把古村落的生活方式,感受古村落的‘隐’与‘静’。”

无独有偶,2015年,在大学期间主修音乐专业的叶建新决定返乡创业。无论是叶建新的父母、村民还是叶建新自己都从未想过,自己文艺梦的实现,除了一把常背的吉他,还有一群小蜜蜂。

叶建新从小就在松阳的农村长大,父亲是养蜂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对养蜂、采蜜的一套流程并不陌生。2016年前后,网络电商行业大火,一些大学生通过电商卖货发家致富。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叶建新也想通过电商把家乡的土蜂蜜销售出去。

创业之初,叶建新忙活得像是一只无头苍蝇。为了缓解创业压力,背上吉他唱歌成了他最好的解压方式。山清水秀间,舒缓的吉他,悠扬的歌声,还有一个年轻小伙的身影。不只是叶建新日积月累的养蜂实践课终于顺利“毕业”,加上这幅山清水秀的情景实在打动人,一些消费者开始关注他和他的的产品。

2018年前后,叶建新团队开始探索短视频的风口,转战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他通过抖音号“养蜂哥叶建新”发布了近百条短视频,真实还原了他的古村创业生活,收获了超过350万点赞,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无论是古村落老人们保持的原有古朴生活方式,还是返乡青年融入新潮文化去创业,他们都在建设和守护着这份心中的乡土。

让古村落“活”起来

“不过是人间天堂,不过是广厦千万间中的仙踪的避风港,风吹雨打带不走内心的清澈,涟漪里的木梁瓦檐,是最奇特的景色……”松阳的古村落,在00后大学生马广元眼中,可以用一首说唱歌词来描绘。“是古村落给予了我灵感,存在千百年的它们,平静温柔,像老母亲一般,诉说着美好的故事。”远在异国留学的他,正在创作一首说唱歌曲,希望更多大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古村落。

浙江海洋大学的郑乾斌酷爱拍摄短视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松阳,关注古村落,实践活动结束后,他把制作的短视频上传在抖音“丽水宝藏古村”话题下,该话题相关视频播放总量已接近8亿。这得益于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与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发布的“村落守护人”计划,吸引了很多人拍摄古村落短视频。该计划是字节跳动公益“山里DOU是好风光”的子项目,“山里DOU是好风光”的目的正是促进乡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张馨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松阳之行也是她的学习体验之旅。“在松阳,我们看到古村落在保持原有风貌的情况下,人居环境有一些更新,使得古村落保有原本的韵味,这样的‘古今融合’,令人神往。”

令她惊喜的是,平田村的“爷爷家青年旅社”正是她的老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昕参与规划改建的。在张昕看来,古村落作为公众认可的价值载体,其价值包括两个层面:其表,由在地材料、匠作工法、物理环境等技术层面塑造起来的物理空间,各地的古屋保护计划多是从此入手,也是字面意义的古村落保护;其里,真正支撑古屋或古村活化的核心是在地村民的安居乐业,是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如果将乡村看作经络,每个具体空间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保护策略应是系统性的,而不应在开始的时候陷入某个局部的空间操作。

“保护古村落,既要保护外在的‘筋骨皮’,更要传承好内在的‘精气神’。”钱欢说。希望古村落不再是“隐秘的角落”,可以焕发新生与活力。(上海交通大学胡了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