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李笑天)3月19日,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出席第二届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的苏学研究专家学者,集体组织,乘船出海,专至昌化江入海口一带,从海上远看峻灵山,考察峻灵王石的具体方位、高度、角度与清晰度。
据李公羽等苏学专家考论:宋元符三年(1100)三月,苏东坡携儿子苏过一行,自昌化军(治所位于今儋州市中和镇)北门外乘船,沿北门江(宜伦江)西行,再沿海岸向西南行,约半日至昌化县。返回儋州两个月后,东坡接旨仍以“琼州别驾”“量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安置,遂写下《峻灵王庙碑》一文。(李公羽《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3月)东坡碑文中记述:“自徐闻渡海,历琼至儋,又西至昌化,西北二十里,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俚人谓之‘山胳膊’”。然而,东坡先生是否真正到过昌化江?东坡所记“西北二十里,有山秀峙海上”,究竟是否准确?近千年来,并无明确答案,也曾有专家提出质疑。李公羽论著中提及东坡父子从海上远观峻灵山,记录“秀峙海上,石峰巉然”的情节,只是推论,并无实地考察结果。

▲庞大海(左二)在考察途中向祁亚辉(右二)、李公羽(右一)、李景新(左一)等专家学者介绍沿岸情况
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孝文,热情支持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提前动议,特意安排专用船舶,选择天气、海况合适时机,邀请与会专家学者,专程由海上远观昌江沿途峰峦,考察峻灵山和峻灵王石。

▲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派出的考察船
昌江黎族自治县文联主席庞大海全程陪同考察,沿途向专家学者介绍峻灵山角度、方位,以及沿海渔民回归途中观察峻灵山石的路线与天气、海况等,并回答专家学者的提问。
北宋时,昌化县城位于二水洲上。东坡文中特别指出:“自徐闻渡海,历琼至儋,又西至昌化,西北二十里……”,正是清楚记载了到达昌化的路线、地点和方位。
航船自昌江海尾镇码头出发,沿海岸一路向西南方航行,船舷左铡,即沿海东岸,可见峻岭起伏,连绵不断。庞大海介绍说:这就是史书记载的昌江“十里九峰”的情景。在陆地上行走,是难以体会到这种峰峦叠翠、起伏绵延的雄浑气势的。这也是东坡先生当年不可能步行到昌化县的重要原因。
航行在北部湾海域,深海渔区的捕捞船队,不断驶过。刚刚经过大角湾,原本阴沉的天空,豁然开朗,阳光散落在棋子湾一带山海之间,碧波万顷,金光四射。沿岸山石,深布纵横条纹,色彩深浅不一,宛若矗立的巨型棋盘。沿岸起伏的峰峦,已近终端。庞大海指给大家看:这就是峻灵山,旧时称“神山”,解放后改称“昌化大岭”。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山顶上的铁塔等建筑群落。

▲峻灵山“秀峙海上”
话音刚落,随着航船前进绕行的方向,在中角湾与小角湾一带,可以看到峻灵山面向西南的另一侧面。庞大海主席用话筒向大家高喊:“看,峻灵王!”沿所指方向看去,顺山势下行的另一段山坡上,明显地凸起一块巨石,肉眼清晰可见。在郁郁葱葱的山色中,白色巨石挺立,石头顶部横向突出的一角,果然“若巨人冠帽”。
东坡先生海上观望峻灵山的位置,正是昌化县城“西北二十里”,从这个角度,清晰可见,峻灵山“秀峙海上”,峻灵王“石峰巉然”。
航船掉转方向,沿渔民远海捕捞回归的航线,径直向东南方向昌化江入海口——峻灵山方向驶入。远方,两侧有中角与小角的山势护卫,中部是理想的天然港湾。正前方的峻灵王石,恰似巨型的天然航标,指引着远洋渔民安然回家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