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耕生产在即,听说福建省东山县西埔镇口圩村的林先生珍藏了一本52年前的《农事参考手册》,近日笔者前往他家一饱眼福。
今年63岁的林先生得知来意,待笔者坐下来,随即从收藏箱里找出这本他心目中的“农家宝”。这是一本蓝色塑料封面的小册子,高10厘米,宽7.5厘米,共205页。封面上方凹印着“农事参考手册”,下方凹印着“南安县农业科 农技站编”。笔者打开内页,目录很多,分为“农事季节表”、“农事活动历”、“农作物主要优良品种介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温度要求”、“怎样种茶叶”、“畜牧兽医”等12个部分,内容丰富,形容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点也不为过。主要农作物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各种肥料三要素含量对照表、农药中毒与急救办法、常用化学肥料的性能及施用方法等应有尽有。
林先生说:“别小看了这本小册子,在52年前可是稀罕的出版物呢。”50多年前,农科类读物少得可怜,这本《农事参考手册》是1964年他父亲在东山县陈城乡“搞社教”(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上级发给工作组负责人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当时对老百姓来说,‘塑料’还是个新鲜的名词,这也是这本小册子稀罕的一个因素。”林先生说。当年林先生一家7口人都是农业户口,在农业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当时,他们有这样一本“农业生产顾问”,真如拥有“农家宝”一样高兴。
虽然那个年代生产粮食等农事活动是生产队的事情,但那时每个农户家里都有自留地,人口多自留地也多。“我们家自留地种瓜菜等农作物因有这本小册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指导作用,左邻右舍知道后也经常上门来翻阅。”沉浸在忆海中的林先生如是说。
【责任编辑:张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