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7日南昌讯(蒋伟民 刘明瑄)企业迁入从七八趟到跑一趟,“个转企”老执照秒变新公司,赣鄱大地上的营商环境变革正悄然重塑企业办事体验。

▲群众在瑞昌市行政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新华社记者 陈柱佐 摄
“前两年办业务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填表、交材料,有时还要去外地取材料,跑个七八趟才办好是常有的事。”瑞昌市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余哲感慨道,“如今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跑一趟就能办好。”
他的体验背后,是江西省2024年起全面实施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这场改革以体制机制“减法”换取政务服务“加法”,正推动政府履职更加协同高效。
刀刃向内:流程再造的突破
在庐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个转企”专窗前,慈爱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老板潘先生拿着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喜形于色。“只需要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当天下午就拿到新公司执照,原来的字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立日期全都保留,真是太方便了!”
潘先生的便捷体验源于江西“个转企”改革的深度突破。过去,个体工商户想升级为企业,需经历“一销一立”的复杂流程:先注销个体户,再新设企业,重复提交20余份材料,最快也要10个工作日。
如今,依托江西省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和“赣服通”,江西将6个部门7个事项整合为 “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申请人在线勾选即可完成转型,相关信息自动推送至税务、公安、人社等部门,最快3小时实现“一键转型”。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改革后申请材料大幅压缩,办理环节由7个减至1个,跑动次数由6次变为“零跑腿” ,并创新推出直接变更登记,最大程度保留个体工商户原有商誉。
跨域协同:从“碎片供给”到“系统集成”
在建设项目审批领域,万载县第三中学项目负责人陈先生最近收获意外惊喜:“到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就拿到了两个证,太省心了!”
万载县行政审批局通过“五合一”整合,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等五项高频事项列入开工一件事范围。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组合事项,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同样的变革发生在宁都县。当赣州森鸿置业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县行政审批局“项目建设主动服务专班”主动上门对接,指导整理申报材料。仅用2小时,就完成了5个部门的在线核验,当天下午企业就收到了电子施工许可证。
宁都县通过组建25人的“审批服务专员”队伍,为32个重点项目配备“一对一”联络员,实现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同比压缩60%,企业跑动次数减少70%。
服务升维: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在瑞昌市铭远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先生正为变更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发愁时,一支带着电子签章设备和便携电脑的“流动服务专班”上门了。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将原本需要3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3小时内办结。

▲瑞昌市行政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新华社记者 陈柱佐 摄
瑞昌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徐旭表示:“我们将持续拓展‘上门服务+现场审批’模式,重点覆盖农业合作社、园区企业等经营主体,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升级。”
同样的服务理念在安远县“企业之家”得到深化。这里建立的“首问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一支业务强、口碑优的“小赣事”帮代办队伍应运而生,创新推行“全程代办、延时帮办、上门办、视频办”等“五办”服务模式,企业点赞率高达99.8%。
数字赋能:制度创新的技术支撑
走进瑞昌市行政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开办区、增值服务区、工程审批区等6类业务区分布其中,中间设立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覆盖49个“一件事”场景,提供“网上办,掌上办,专人办,跟踪办”服务。
安远县则创新开发企业线上点单服务平台。企业轻点小程序,即可预约服务、一键提交申请,612件线上申请实现“指尖办”。通过政务“云闹钟”短信平台,精准向企业发送政策提醒,2025年以来已为156家企业兑现惠企资金8369.87万元。
省政务服务中心利用NFC技术设置“一触即办”服务窗口,企业群众用手机“碰一下”窗口台卡线圈,即可完成亮证照、社保缴费、线上取号。同时打造的“远程帮办智能服务平台”,让企业不用到现场即可办成事。
截至2025年7月,江西全省49个“一件事”已全部上线运行。改革成效显著:平均办理时间从34个工作日压减为11个工作日,办理环节从10个压减为2个,跑动次数从5次压减为最多跑1次。
在庐山脚下,潘先生的新公司已开始营业。“原来的字号、信用代码全都保留,省去了重新开拓市场的麻烦,”他站在新挂的“庐山市慈爱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招牌前说,“转型后能参与更大项目投标,生意圈明显扩大了。”
江西的改革步伐并未停止。庐山市将持续升级线上专区功能,为旅游经济、绿色加工等特色产业链注入“企业活水”;万载县则着力拓展优化“一件事”服务场景,实现企业开工“极简办”“集成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