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月18日北京讯(张佳乐 崔岳莺) 国家医保局昨日(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以及即将开展的新批次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并透露了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的发布计划。
国家医保局规财法规司司长蒋成嘉介绍,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初步汇总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达到3.48万亿元,同比增长4.4%;总支出为2.97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全国医保统筹基金当期结余0.47万亿元,累计结存3.87万亿元,显示出医保基金管理的质效持续提升。
蒋成嘉表示,医保基金运行的“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金收入稳定,在多地支持企业减轻负担、降低医保费率的背景下,仍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基金支出增速与收入增速的协调性增强,支出过快增长的态势有所遏制;三是基金结余保持稳定,为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基金运行的平稳安全,国家医保局还在不断提升医保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透露,2024年更多质优价宜的药品耗材进入了百姓“药箱”。这得益于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丁一磊表示,今年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
集中带量采购通过发挥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例,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显著提高了这些高值耗材的可及性。
发布会上还传来另一利好消息:今年将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丙类药品指的是非临床必需、价格较高的药品,通常包括保健品、进口药、新型特效药等。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丙类目录作为对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将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黄心宇还透露,从2025年开始,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时间周期可能提前,医保部门将采取预申报的过渡措施,减少对创新药申请进入谈判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