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7月17日北京讯(张大伟 薄新斌)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在会上宣布,我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已扩大到7个省份,标志着这一关乎亿万农民权益的重大政策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试点范围扩大,7省率先探索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继安徽、湖南、广西三省率先开展整省试点后,四川、江苏、山西等省份也正式纳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此次试点范围扩大,旨在通过实践探索,为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政策背景深厚,目标明确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经历两轮承包。第一轮承包期为1983-1997年,为期15年;第二轮承包期则为30年,即1997-2027年。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政策要求和实施步骤。
此次试点工作以“大稳定、小调整”为原则,旨在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同时,针对消亡户、纠纷地等特殊情况,也将进行适当微调,以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纠纷。
实施细则严谨,操作规范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对试点工作档案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办法要求,试点工作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尊重农民意愿、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等原则,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在具体操作上,试点地区以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开展延包工作。安徽省等试点地区已率先出台整省试点工作方案,配套试点工作办法,强调不得推倒重来、打乱重分,不得回避矛盾搞“一延了之”。
解读,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指出,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主要有人地关系紧张和小农户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矛盾。而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朱道林则认为,延长土地承包期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专家们同时指出,在推动土地延包过程中,既要坚持政策规则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考虑、综合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不同要求。
最新进展显著,数据支撑政策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2025年全国有近3000万农户土地承包到期,“十五五”时期约有1.6亿户到期,当前是延包试点的关键期。安徽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1200万农户的延包任务,其中2024年和2025年全省约有1100万农户二轮承包到期。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为亿万农民提供更加稳定、更加长久的土地承包权益保障,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