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1日北京讯 (李怀亮 许修德 郑成明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构建涉企收费“全链条、源头化、协同性”长效监管体系,剑指违规收费乱象,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全链条治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监管
《指导意见》明确七大重点任务,形成涉企收费“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事后惩戒”的全过程监管闭环:
目录清单“划边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涉企保证金等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制定并公开清单,明确“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
政策评估“守源头”:新设涉企收费需经合法性、公平性及社会影响评估,严禁违规增设项目;存量收费政策将专项整治,清理不合规收费。
动态监测“早预警”:通过大数据跟踪收费执行情况,设立监测点,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工信部将定期发布企业负担评估报告,市场监管总局强化价格成本调查。
问题线索“严查处”: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对违规收费主体实施信用惩戒、联合曝光,重大案件移交司法部门。2025年重点整治自立收费、转嫁费用等行为,并推进水电气暖领域“回头看”。
协同发力:四部门联合推进“清单化”管理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在3月3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将联合多部门对目录清单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未按清单收费的将面临约谈、整改、曝光及处罚。同时,财政部将更新全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张网”,确保中央与地方收费项目全透明。
针对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服务等“重灾区”,民政部将深化综合监管改革,清理无法律依据的中介服务,严禁将政务服务转为有偿服务。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韩利透露,今年将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法律责任并提高违法成本,典型案例将多部门联合曝光。
据统计,2018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累计退还企业违规收费近200亿元。新机制落地后,预计将进一步规范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自然垄断行业收费,推动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公平竞争。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远表示,将动态调整涉企保证金目录,扩大保函替代现金范围,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国家发改委强调,通过长效监管“固根本、稳预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涉企收费监管从阶段性整治转向制度化治理。随着各部门协同推进,企业负担有望持续减轻,市场环境更加公平透明,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