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记者庄秋风 马海彤 通讯员林志豪 林武进)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三大队近日启动专项治理行动,通过科技赋能与精准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重点海域及船舶停泊点实施专项检查,有效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船舶规范管理。此次行动共核查渔船537艘,查处违规船舶11艘,清除违规养殖点位4处,标志着厦门海洋生态治理进入智慧化监管新阶段。


构建空海立体监测网络
执法人员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下潭尾、丙洲至同安湾大桥等海域实施全域扫描,通过高清影像实时比对,精准发现同安湾大桥桥下新增竹砺养殖1处、下潭尾湿地公园周边石蛎养殖3处。依托北斗定位系统,执法人员精准记录坐标点位,建立电子化监管台账,实现违规问题"发现-定位-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针对航拍发现的浒苔异常增殖现象,已启动跨部门生态预警机制。
开展船舶安全专项整治
组织多组执法力量对大浦、潘涂等船舶停泊点实施"拉网式"排查。通过船舶信息数据库实时核验,在368艘受检渔船中发现"三无"船舶6艘,查获定位装置异常、船名标识不清等问题船舶5艘。执法人员采用"一船一档"管理模式,现场开具整改通知书,并依托智慧渔港系统建立整改追踪机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行动构建起"科技监测+精准执法+源头治理"三位一体监管体系:一是部署电子围栏系统,实现重点海域24小时智能监控;二是联合海警、海事等部门建立执法联动响应机制;三是推行"网格化+信用管理"制度,将船舶管理纳入沿海社区考核体系。目前已完成12个渔港智能监管终端安装,举办渔民普法讲座8场次,签订生态保护承诺书420份。
此次综合治理行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执法效能,累计建立船舶电子档案893份,绘制海域生态图谱6幅,有效遏制违规养殖回潮现象。数据显示,行动开展以来相关海域水质指标提升15%,渔船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2%,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三大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强化科技执法:深化无人机、电子围栏等技术应用,提升海域动态监测能力。
严打违法行为:针对“三无”船舶、违规养殖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形成高压震慑。
深化共治共享:联动镇街、社区加强船舶规范化管理,引导渔民主动配合清退整治,共同守护厦门海洋生态安全。













